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預測2020年機器人銷量將達到200000臺。從2010年開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激增,當年我國新安裝的機器人數量為15000臺,2011年大概為22000臺,同比增長了50%;直到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000臺機器人,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預計在2030年機器人銷量在400000臺。
目前國內已經形成四大格局,主要以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為主,渤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還屬于起步階段。珠三角地區有著龐大的制造市場,制造向智能轉換 ,生產線升級都需要用到工業機器人,使得機器人市場空間很大;而長三角地區電子信息發達,加上當地政策的扶持,使得機器人產品發展提供了有力條件。
工業機器人從80年代開始,在國家的支持下一步一步的科技攻關,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機器人的設計制造技術,控制系統硬件和軟件的設計開發,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開發出了噴漆,焊接,搬運碼垛,拋光打磨等方面的機器人;其中有150多套噴涂機器人在二十多個企業的噴漆生產線上應用,并獲得了客戶的認可(此處應該鼓掌)。
但總體來說,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工程應用的水平和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現實,也是事實。國產機器人應用工程起步較晚,應用領域限制,生產線的整合改造能力較弱;以上原因主要是沒有形成機器人產業,當前我國的機器人生產都是應用戶要求,一客戶,一次重新設計,人工成本高,風險高,批量小,種類多這些都是國內工程的通病,要想改自動化還需對自己工廠的產品體系進行優化,以配合機器人自動化的改造。
國產機器人目前主要應用在噴漆,沖壓,車加工等對機器人要求不高的行業。
我國本土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弱、產品從研發到實際應用轉化率低、產業資金運轉困難,因此屢屢被壓制。2015年50000工業機器人的銷量中,半數以上屬于外資品牌,中國本土機器人廠商僅售出16000臺。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亟待快速崛起,提高技術實力是關鍵。除此之外,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還需要把握住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并做出應對策略。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有三大發展趨勢,包括語言交流功能將趨于完善;復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高度的仿真、動作的完美化,這值得本土工業機器人跟進,并抓住市場先機。
正是因為中國有這么龐大的機器人需求以及各地為了建立自己當地的機器人產業鏈而給出的豐厚的補貼(地方政府需要做業績,可以理解),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機器人行業,甚至有非自動化行業的企業也加入到了國產機器人雄起的大軍中來。這里面不乏一些靠著關系拿補貼,或是表面上做機器人,實則不然,當然也有一些確實是真心實意做機器人做實業的。
比如海智機器人公司,一直致力于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將機器人用到實處的公司少之甚少;還有一些機器人廠家實力雄厚,但銷售價很低,有的無利潤,更有虧本銷售者(此種做法目的有兩種:第一為了爭取客戶,第二為了搶占市場,也許這兩點最后所對應的就是融資了),使得其他中小機器人公司不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或降低機器人本身配置以達到客戶的預算。
工業機器人包括四大部件:機器人系統,機器人鑄件,電機,減速機。
總結了一下目前國產機器人為何一直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有:
1》控制系統功能不全,算法不完善,對于高端行業無法應用
2》機器人鑄件加工精度不如進口,組裝工藝不符合規范,導致機器人整體精度受影響
3》伺服電機最高三千轉,進口的可以超頻到五千轉,速度方面弱與進口機器人
4》減速機分為RV和諧波減速機,減速機的加工精度以及使用材料造成了減速機的使用壽命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