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的列車保有量,穩居世界第一。為了提高檢測效率和精度,上海地鐵開始試點智能機器人上崗,成為列車“體檢員”,以“人機協作”的創新模式,開展車輛日常巡檢,為安全運營保駕護航。
這就是機器人“瓦力”,上海地鐵4號線車庫的智能巡檢員,有著黃色可移動機身、銀色6軸單臂和一套控制系統。指令發出,它就迅速出發。第一步,掃描識別列車號;第二步,移動到升降臺,進入列車地溝,循著既定的路徑,在股道下方作業。只見“瓦力”靈活地轉動著機械臂,精準定位到列車底部標注過的關鍵檢修點,并用雙目攝像頭進行拍照。檢查結果實時傳輸到后臺系統,進行交叉比對。
上海地鐵維保公司維修三部技術室技術人員胡雅婷介紹說:“比如說這個管路可能偏了一點,它會標出來,這些紅框都是我檢查出來稍微有問題的地方,然后人工師傅就會根據紅框,到對應的相點的地方進行復核。”
小機身、大本領。智能巡檢機器人采用無線通信融合云計算,具備了圖像識別處理、多傳感信息耦合、自主定位導航等功能。據悉,每輛列車有3萬多個檢測相點,“瓦力”檢測一次,耗時約40分鐘,即便是很隱蔽的一個小異物,也能找出來。
上海地鐵維保公司維修三部技術室技術人員胡雅婷說:“我們檢測效率還是非常高的,我們檢測精度大概可以達到98%左右。”
技術人員表示,傳統的人工檢查,往往存在盲區、作業環境艱難等問題。通過引入智能柔性機器人,上海地鐵開創了“人機協作”新模式,讓檢修工作提質增效,目前有三臺機器人在試點驗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