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
能量中國·中國發展網傳播矩陣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指導,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主辦、BANG傳媒協辦的“數字城市醫療應用高峰論壇暨第一屆智慧醫療會展”于2021年6月27日在上海五角場凱悅酒店成功舉辦。
人工智能是上海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也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智慧醫療,預見未來”,圍繞著智慧醫療賦能城市數字化發展,圍繞著數字城市醫療場景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等系列應用展開。
此次大會得到了瑞士國家旅游局、上海人工智能技術協會、上海計算機協會,以及公益合作伙伴生命星球專項基金、能量中國公益發展基金和新腎兒Kidnewer專項基金和公益項目的支持。
現場出席的領導和嘉賓有: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先生,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北京絲綢之路合作與發展促進會創始人宋榮華大使,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女士,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曉峰教授,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醫聯工程與信息化部主任、上海市醫院協會醫學人工智能管理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醫療專委會主委何萍博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教授,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羅力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顧建英教授、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盛雪鋒,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宋海濤先生,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醫學信息與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研究所所長劉雷教授,上海現代服務業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徐云程女士,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兼總裁胡宏偉先生,上海市醫學3D打印技術臨床轉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郝永強教授,瑞士國家旅游局副主任高鸝瀅女士,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護理部主任張林女士,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衛生健康事業群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沈歡女士,萬達信息—智慧醫衛中心醫保事業群總經理朱江先生,上海申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梅園先生,上海申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TO吳康寧先生,義金(杭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義艙(浙江自貿區)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靜先生,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姜鋒先生,阿里云醫療行業解決方案總監錢馨然女士,以及各專業領域的媒體代表。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朱同玉,為當天的論壇致開幕辭《智慧醫療,預見未來》。
朱同玉表示:今年年初,上海就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上海將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全方位賦能,構建數據驅動的數字城市基本框架;革命性重塑,引導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數字城市。遠在瑞士的瑞士國家旅游局全球醫療旅游總監 Director Health Tourism Mr Mark Wettstein通過視頻發來致辭。
瑞士國家旅游局副主任高鸝瀅女士,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胡宏偉,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受邀出席并發表致辭。
瑞士國家旅游局副主任高鸝瀅女士表示,瑞士的醫療資源豐富,期待與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展開深度合作。
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兼總裁胡宏偉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傳統智慧醫療業務的轉型升級,是萬達信息響應“十四五”期間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要求和城市治理需求轉變,踐行“十四五”規劃中“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一環。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發表致辭。張主任表示,在未來,我們將重點圍繞推動便捷就醫的場景建設,優化就醫服務體驗,來推動醫療服務流程的優化再造,涵蓋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的數字化醫療新流程,促進醫療治理體系的優化,和健康產業的生態捆綁。
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表示:按照上海“十四五”規劃,數字生活將成為新風尚。上海將打造智能便捷的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以數字化推動公共衛生、健康、教育、養老、就業、社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準、更充分,并且打造智慧醫院、數字校園、社區生活服務等一批數字化示范場景。
生命星球健康大使、來自中國香港的演員、歌手李彩樺女士也來到現場,向本次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她表示,醫療的進步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未來科技不但可以在醫療與護理領域助一臂之力,也可以成為普通人生活中的定海神針。
本次論壇設置了四個主題的演講環節,分別是“數字城市醫療場景——信息化”、“數字城市醫療場景——數據化”、“數字城市醫療場景——新醫療基建”、“數字城市醫療場景——數字醫療”、涵蓋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未來規劃的數字城市醫療場景,為醫療與護理領域提高效率,解決問題提供智慧支持。
“數字城市醫療場景——信息化”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醫聯工程與信息化部主任何萍在《智慧醫院平臺化建設(申康醫聯實踐)》演講中回顧了醫聯工程的發展進程,分享了實現全市醫療數據的共享對接的成果,并提出“智慧醫院新一代IT架構是醫院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這一觀點。
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盛雪鋒就《數字蝶變城市未來》的主題演講,向我們展示了數字化對上海未來城市發展的應用場景,并提出“城市數字底座是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重器”這一概念。
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醫學信息與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研究所所長劉雷,在《健康醫療大數據推動智能醫學發展》的演講中展示了目前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與挑戰,并提出“多模態數據與知識融合是健康醫療大數據價值體現的關鍵,智能醫學的核心”的觀點。
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創始人宋榮華,在演講《絲路健康+數字醫療》中介紹了數字醫療在絲路建設中的應用,并強調全球醫療防護物資匹配平臺(GHL)對于解決國際物資交易信息不透明等問題的必要性。
“數字城市醫療場景——數據化”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羅力在《醫療數據的應用場景》演講中表示:需要創建健康指數的應用場景以及建立政府監督管理以及醫院日常考評。并對醫藥機構醫保準入與合規審核大數據平臺、DRGs智能審核方案、醫療工單智能分析——基于投訴數據的評分和管理體系、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監管平臺、軀體健康指數計算與可視化系統、臨床檢驗測定項目的質量評價六大領域,提供基于大數據的醫療健康行業解決方案。
上海現代服務業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徐云程,帶來關于《醫療數智時代的數據合規思考》。她表示:數據合規與人工智能產業相輔相承,而個人信息地保護為數據合規的重點,在數字化時代4.0到來之際,引發“數據會不會用以及如何用好的思考”,并呼吁用數智思維建立數據合規體系。
萬達信息-智慧醫衛中心衛生健康事業群總經理沈歡,發表了關于《基于數字化城區的智慧醫療應用》的看法:建設統一的城區互聯網總院,打造統一的長三角協作平臺,就醫信息共享,打破隔閡。
“數字城市醫療場景——新醫療基建”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發表演講《新基建 新醫療 新飛躍》,向大家展示了上海中山醫院基建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從掛號問診到出院隨訪的便民、高效化醫療服務,編織成一張智慧醫療物聯網。
上海交通大學3D打印中心主任郝永強通過《精準治療的數據化應用》的演講,講述了憑借3D打印技術與3D打印制造,幫助復雜器官修復與再生的一系列臨床案例,實現骨科專業從削足適履到量體裁衣的飛躍。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宋海濤,發表關于《面相新基建的數智醫療》演講。圍繞新基建下的歷史機遇、數智醫療和上海交大與數智醫療進展三部分,闡述了5G、6G與AI引領人類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合作與實踐。
阿里云醫療行業解決方案總監錢馨然,發表演講《云計算醫療數字化轉型賦能探索》解釋阿里云對于醫療領域的作用和意義:利用數據、算力和算法,提供數字轉化型能力輸出,為醫院解決運營和營銷等問題,達到降本、增效、科學、合理的效能。
上海申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梅園,在他的演講《默默逆襲的超級科室及其應用》中提出超級科室的概念,以超級病理平臺的形式,提供智慧型全景解決方案。
“數字城市醫療場景——數字醫療”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發表演講《數字醫療—AI賦能兒科臨床的應用》:重點介紹了“小布AI醫生”智能診斷、“小布AI護士”智能導診、“小布AI技師”影響識別和“小布AI藥師”智能審方的四大特色AI在兒科臨床的應用,并提出“建設有人文溫度的智能醫療”的工作理念。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護理部主任張林發表《數字化護理管理》演講,從臨床護理的角度,向我們列舉了了上海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全流程中的5G應用和艾滋病個案管理計算機信息化相結合的情況。
萬達信息—智慧醫衛中心醫保事業群總經理朱江,就《大數據病種分值支付體系賦能醫院數字化精益運營》深入解釋了DIP支付方式賦能醫院數字化運營的優勢,并提出DIP將成為醫保支付的主旋律的觀點。
論壇的最后,也是整個活動的高潮環節,以圓桌會議的形式展開,由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主任朱同玉主持,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黨委書記吳曉峰、上海現代服務業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徐云程、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姜鋒、義艙(浙江自貿區)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陳靜和上海申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TO吳康寧作為嘉賓,就醫療大數據開放應用痛點、難點及對策一起頭腦風暴,碰撞出專業領域的智慧火花。
數字城市醫療應用高峰論壇暨第一屆智慧醫療會展,在大家的掌聲與合影中落下帷幕。正如朱同玉主任所說,在大家共同參與和支持下,本次大會將成為一場產、學、研、用領域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的智慧醫療盛會。為接下來的人工智能創新研發打下深厚的基礎,為提高全人類的生命質量與幸福指數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