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教育,深化課堂改革,提高教學品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的深度融合。5月13日,在長沙市長郡濱江中學教學,長沙市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研究團隊開展“精準地教智慧地研”主題研討活動。
活動在長郡濱江中學熊鑫雨老師執教的《氯氣的制備》課例拉開了帷幕。教學過程中,她借助希沃易課堂的推送功能,將氯氣性質判斷的小游戲推送給每位學生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希沃的數據處理功能,精準掌握了學生知識的錯點,及時分析精準施教。虛擬實驗室的運用,讓每位學生都能模擬氯氣的制備過程,彰顯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完美的將信息技術融入化學課堂之中。
學科專家鄭云表示,本節課信息技術融合貫通于課堂各個環節。本節課探究氯氣的制備。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知識回顧氯氣的性質,運用的希沃易課堂的課堂競賽,選取14道題,學生運用平板提交,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及時反饋學情,精準講評錯誤率高的知識點。第二部分實驗室制備氯氣的原理。學生通過平板拍照上傳,進行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自身的情況,也讓學生了解到了其他同學的情況,能夠更好進行自我反思。第三部分實驗裝置的選擇。這一部分又包括了學生在平板中進行虛擬實驗和實驗中注意事項兩個部分。學生借助NB實驗。輕松實現各種化學儀器的任意拖拽、放大、旋轉、自由組裝,大大減少了教師課前準備儀器時間,課上學生組裝操作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興趣去主動思考、討論、總結,在鞏固基礎的知識同時提升了思維落實了學科素養。在實驗注意事項中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的寬度和深度的延伸,比如分液漏斗,長頸漏斗的區別,干燥劑藥品和儀器的選擇,常見防倒吸裝置的補充,讓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多元,以大數據為依據的課程大學評價更加精準。
最后,化學融合研究團隊核心專家喻建軍老師對如何依托技術,開展《精準地教智慧地評》,給予了技術指導。現場每位老師人手一臺平板沉浸式體驗,感受希沃教師空間、貝殼網等平臺伴隨式收集的各種數據,為提升工程2.0能力考核保駕護航,讓老師們豁然開朗。
記者了解到,長郡濱江中學此次化學公開課活動,使用了湖南教育出版社貝殼網為其個性化定制的長郡濱江中學智慧教研平臺。課前為長郡濱江化學教研組的老師提供了的線上集體備課、研討的技術支持,由主講老師上傳教學設計初案,其他老師針對初案提出多角度的建議與意見,再由主講老師根據老師們的研討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的打磨,形成終案,最終呈現在各位聽課老師面前;課中,也采用了貝殼網創新的手機聽評課系統,讓每位聽課老師能利用自己的手機,進行現場拍照、攝像,并可以根據照片、視頻撰寫相對應的聽課筆記;課程結束后,聽課老師在手機上完成筆記整理、評課等工作,聽課筆記直接同步電腦端老師個人的電子聽課本內,而評課的數據也同時在長郡濱江中學智慧教研平臺的后臺管理系統與主講老師的個人賬號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