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受理端下沉到社區,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就近辦;
將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方式從線下變為線上,讓“數據跑腿”代替“群眾走路”;
通過開發集多項便民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社區服務模塊,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享受信息時代的便利……
近年來,河南省民政廳把數字化建設作為城鄉社區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持續挖掘、深化大數據在社區服務中的作用,不斷加快河南省城鄉社區服務數字化轉型,讓居民樂享智慧生活。
智數據,社區治理協同高效
河南省在推動智慧社區建設、打造為民便民服務平臺的同時,注重加大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整合服務資源,加強部門協同,使智慧社區服務平臺真正成為社區治理和服務居民的中樞神經和調度中心。
許昌市魏都區打造了區級智慧社區服務中心,將其建設成基層黨建、社會治理、行政審批、社區管理、便民服務“五位一體”的智慧社區信息化平臺。該平臺對各種資源信息進行全面采集、動態管理,為社區居民、企業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動態大數據服務和應用,實現了“社區信息一網采集,社區事務一網辦理”。
焦作市解放區以樓院建設為支點,以滿足社區居民和社區治理需求為導向,拓展延伸“334”樓院協商治理模式,充分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整合社區各要素資源,實現社區內部、社區與城市之間各類信息的共享與業務協同,建設了刷臉開門、群租管理、智能房屋管理等系統,構建了“幸福樓組-智慧社區-善治街區”社區治理新樣本。
各地通過整合資源,建立數據管理服務平臺,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有效提升了社區服務管理水平,解決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現了智慧社區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智政務,居民暢享便利生活
智慧社區建設是為了滿足居民對便捷服務的需求,全省各地積極推行社區智能政務建設,實現社區服務“零距離”、居民辦事“少跑腿”。
鄭州市大力推動“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改革,立足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開展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民生熱點“一件事”服務。目前,已上線公積金提取“刷臉秒辦”、新生兒出生登記“零跑動”、新生入學“零材料”等與居民密切相關的328項“一件事”服務。在全市一張網的基礎上,開發上線了“鄭好辦”APP、政務服務網、辦事大廳綜合服務窗口、政務服務一體機,推動實現了政務服務掌上辦、網上辦、一窗辦、就近辦。
濟源市將社區信息化建設融入智慧城市建設。目前“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化平臺已經具備網上政務大廳、電子證照庫、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大數據平臺、中介超市等功能,實現了38個部門798個事項的在線辦理。
以信息化平臺為支撐,各地強化協調聯動,加快信息系統整合,構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互聯網+”政務系統,有效提升了為民服務水平,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高效。
智養老,老人樂享幸福晚年
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便捷、溫暖、有尊嚴?河南省民政廳指導各地積極推進社區智能養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
南陽市宛城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500余萬元建設宛城區“12349”養老服務平臺,為全區4400余名60歲以上低保、重殘、城市“三無”老人提供貼心服務。該平臺以“互聯網+智慧養老”的方式向社區老年人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安全、快捷、完善、周到的服務,打造了“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駐馬店市投資300余萬元,通過創新“互聯網+養老”機制、完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健康管理中心等方式,打造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市級“互聯網+智慧養老+智慧民政”健康養老服務平臺,為老人提供就近便捷服務。
圍繞老人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心理關愛、醫療康復等方面的需求,各地積極推進智能社區建設,通過提供安全、便捷的智慧化服務,提高社區和居家養老水平,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