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人工智能》媒體融合出版項目在北京舉辦發布會。這套由接力出版社聯合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人工智能專家團隊和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研發的中小學《人工智能》系列教材(3~9年級),已于2020年12月通過廣東省教育廳審定,成為國內最早通過教育主管部門審定通過的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之一,目前已在廣東、廣西兩地落地。
《人工智能》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機器學習、物聯智能、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成果,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原理;利用編程軟件和硬件材料,模擬人工智能場景,如人臉識別、機械臂、自動駕駛等,進行項目式學習。
接力出版社廣州編輯部主任、《人工智能》項目的策劃編輯劉蓉慧介紹,這不僅是一套教材圖書,更是一個體系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整體解決方案。產品內容包括教材圖書、教學平臺、教學服務、芯片/硬件等思維工具、實驗室空間、線上測評和檔案以及賽事活動等。
劉蓉慧說:“人工智能技術在日常生活中雖然已隨處可見,但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須依托于真實的場景。配套的軟硬件思維工具能夠支撐學生模擬和構建真實情境的人工智能,圍繞解決真實問題開展項目式學習和探究,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內化為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人工智能》編委崔慧敏說:“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仿生學、工程與技術、數學、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內容龐雜艱深。打造一套中小學學生學習的專業化、體系化教材,讓更多孩子具備人工智能科學素養和計算思維,成長為面向智能時代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