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云計算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長38.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首次超過私有云市場。業界預測,到2023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接近4000億元。
近日,在中國信通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聯合主辦的線上“2020可信云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我國云計算整體產業呈現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業政策不斷完善,推動上云不斷深入。二是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傳統行業加速轉型。三是云計算持續改革創新,提升計算與網絡能力。云計算不僅成為承載各行業構筑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基石,同時承擔了信息基礎設施“操作系統”的角色。四是可信云體系進一步完善,信任建設成效顯著。
中國信通院院長劉多認為,云計算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環節,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關鍵“底座”,已經成為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歷經多年深耕,我國云計算產業呈現出穩健發展態勢,關鍵技術持續創新,例如云原生技術體系不斷豐富,促進應用開發部署敏捷化發展;云架構從中心向邊緣延伸,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的新形態;云安全從外部向原生轉變,實現端到端全鏈路安全保障等。
報告稱,2019年我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達689億元,比2018年增長57.6%,預計2020年至2022年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私有云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645億元,較2018年增長22.8%,預計未來幾年保持穩定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
報告認為,云計算發展有六大趨勢,分別是云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云需求從IaaS向SaaS上移、云架構從中心向邊緣延伸、云安全從外部向原生轉變、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生產滲透、云定位從基礎資源向基建操作系統擴展。
聞庫指出,對于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首先是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建設,加大云計算共性開發平臺、共性解決方案支持力度,鼓勵云計算關鍵技術加速創新,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其次是持續深化傳統行業上云,推動傳統行業系統資源和核心業務上云上平臺,加快業務流程重塑、組織結構優化、商業模式變革;第三是夯實云計算支撐保障體系,加快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不斷完善云計算關鍵技術、服務和應用標準體系,持續提高云計算相關服務和產品的可信度,推動與國際主流評測體系的結果互認,為云計算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