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圍繞人工智能領域,無論是就業,高考,培訓,都是屬于全民關注的熱點與風口。
這種背景下,也催生了各種“人工智能培訓班”,“建模培訓班”,“Python培訓班”等職業教育培訓,這些培訓機構宣傳出來的口號也很“蠱惑人心”——上了培訓班之后,就可以坐在人工智能的風口浪尖,享受高薪就業,迎娶白富美就指日可待了。
殊不知,不少人花了幾萬元銀子上了類似的培訓班之后,卻發現,傳說中的“被瘋搶”的高薪崗位,依舊離自己那么的遙遠。
什么原因呢?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被當成“韭菜”給割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人工智能行業,如果真正產生有經濟效益或者綜合效益的價值,僅僅上一個培訓班學習一門諸如Python,R語言,或者學習了諸如tensorflow之類的機器學習框架是遠遠不夠的。
人工智能落地并產生實際價值,其實是一個復雜的、牽扯到大量交叉學科的專業,且對人才的邏輯思維能力、跨領域的業務理解能力要求極高。除了技術層面,比如營銷,風控合規等各個相關領域的業務專家的深度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
所以,系統掌握人工智能領域的各方面知識與技能,傳統高校教育依舊是目前最重要的人才培養來源。
2019年至2020年,我國教育部分別公布了全國35所、180所,兩年共計21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再加上之前就設立了人工智能相關專業高校,數量上還是很多,下一步就是提高學習與就業質量了。
如果把人工智能專業提出來,專門來評估的話,排名前五的高校,依次是:
1.清華大學
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
4.上海交通大學
5.南京大學
從目前超過1000家人工智能企業的創始人背景,領頭人在學術領域的影響力,從業人員數量等綜合評估,還是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人工智能專業排名前三十的高校名單,也可以參考一下,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