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行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徐匯區正在試點“無人干預自動辦理”,機器智能審核后老百姓當場可獲辦理結果,真正實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疫情期間徐匯區火線開發的“匯治理”疫情防控系統,目前用戶數已達56萬,累計訪問次數實現破億。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亮相城市治理“牛鼻子”工作均處于全市領先。
目前,徐匯區已經率先落地人口庫、法人庫等六大基礎數據庫,提升審批服務“網來網去”效率,96%涉企審批事項實現全程網辦,1401個事項情形一秒即可證明“我就是我”。突出線下服務溫度,區行政服務中心入駐了98%的區級審批事項和100%“全市通辦”個人事項。“一網通辦”24小時自助服務點延伸至徐家匯商圈、漕河涇開發區、徐匯濱江和銀行網點,企業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無人政務大廳的便捷。
近年來徐匯區著力破解“老小舊遠”難題,今年將開展18個老舊住房改造項目,總面積13.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500余戶。“十四五”期間,預計開展10萬平方米歷史保護建筑修繕工程。今年則計劃實施3萬平方米歷保建筑以及5萬平方米里弄房屋修繕工程,共惠及居民2600余戶。
針對轄區內目前仍存在的26萬平方米不成套住房,徐匯將綜合采用結構性修繕、抽戶以及“長高長胖”方式,推動所有項目一個輪次的帶方案征詢工作,讓每戶居民都有一次選擇改造房屋的機會,按照相關原則成熟一幢、推進一幢。全力推進36幢1192戶小梁薄板房改造,將綜合采取拆除重建、拓寬改造、抽戶改造、內部分割結合舊住房綜合改造等方式,制定“三年行動計劃”,爭取到2022年基本解決老百姓居住困難問題。
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介紹,截至2019年底,徐匯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111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近年來,徐匯核心功能顯著增強,現代服務業已連續10年保持10%左右高速增長。其中信息服務業發展迅猛,阿里、騰訊、網易等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徐匯,疫情期間通過搶抓在線新經濟發展機遇,云娛樂、遠程辦公等新業態營收逆勢增長40%。
今年上半年,阿迪達斯亞太區總部等一批外資總部簽約落地徐匯區,全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達89家,加之2019年徐匯貿易進出口總額達882億元,二者均位居中心城區第一。全區稅收“億元樓”已達44幢,涉外經濟稅收占比超40%。徐家匯國貿中心即將建成40萬平方米超甲級寫字樓和30萬平方米頂級商場,相當于“再造一個徐家匯”。漕河涇開發區加快二次更新,已成為全國單位面積經濟效益最高的開發區之一。
通過“十年磨一劍”,徐匯濱江8.95公里景觀岸線已實現貫通開放,設有9座橋梁、50萬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10萬平方米親水平臺,實現了“工業銹帶向生活秀帶、功能洼地向產業高地、岸線堵點向濱水通道”的轉變。形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藝術傳媒、科技金融“四核驅動”的特色產業生態,人工智能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發展。
作為上海唯一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項目,徐匯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總產出占全市1/3,已連續兩年保持30%高速增長。目前上海千余家人工智能核心企業中,徐匯企業已占總數1/5,力爭到2025年形成人工智能千億級產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