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9日電 —— 記者王震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網信網最新消息顯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期正式發布了《國家信息化發展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勾勒了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最新藍圖。《報告》中一項引人矚目的數據表明,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迎來井噴式發展,至2023年底,已成功完成備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數量已突破60余款,標志著我國在AI技術應用領域邁出了堅實步伐。
自ChatGPT在全球范圍內引領生成式AI熱潮以來,我國互聯網企業與研究機構緊跟時代步伐,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從研發階段的激烈競爭轉向應用領域的廣泛開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百度、清華智譜、阿里巴巴、科大訊飛、百川智能、字節跳動等領軍企業競相推出各自的大模型產品,并通過持續迭代升級,部分功能已實現對ChatGPT的超越。這些大模型在知識問答、醫療咨詢、娛樂、視頻創作等數十個行業場景中展現出強大的應用潛力和價值,極大地豐富了AI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大模型產品的不斷成熟,其用戶活躍度也顯著提升。截至2023年底,如“文心一言”、“豆包”等知名大模型應用的日均活躍用戶數已超過百萬,彰顯出市場對生成式AI技術的高度認可與熱情。
此外,大模型的開源趨勢也為我國AI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以百度云飛槳、阿里云魔搭社區為代表的開源社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為行業內外提供了豐富的模型資源和開發支持。百川智能、阿里巴巴、智譜AI、昆侖萬維等企業相繼開源了各自的大模型及配套數據集,如Baichuan系列模型、通義千問系列模型、ChatGLM3系列模型以及“天工”Skywork-13B系列大語言模型等,進一步促進了AI技術的普及與應用。
隨著大語言模型的廣泛應用,智能算力需求也隨之激增。面對這一挑戰,國內企業積極應對,致力于研發高性能的算力芯片,以滿足訓練和推理場景下的龐大需求。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推動了我國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全球AI產業的繁榮貢獻了重要力量。
綜上所述,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不僅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也為全球AI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樹立了新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