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22日電 —— 在今日于北京盛大開幕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人形機器人以其前所未有的規模與魅力成為全場焦點,27款來自全球的頂尖人形機器人同臺亮相,不僅刷新了參展規模的歷史紀錄,更憑借其高度逼真的外觀與靈活多變的行為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追捧,幾乎每一個展臺都被圍得水泄不通。
人形機器人的研發之路雖充滿挑戰,但其技術難度與投入的不斷攀升,正推動著這一領域邁向新的高度。這些機器人不僅在外觀上更加貼近人類,其“親近感”與“科技感”并重,更在功能上展現出無限潛力,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應用前景與想象空間。
大會的亮點之一,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1.2 MAX”機器人,在開幕式上便大放異彩。這款身高1.73米、體重60公斤的機器人,在數百位嘉賓與觀眾的見證下,自主完成了抱起大會徽章、登上舞臺中央并與嘉賓共同啟動大會的壯舉,其流暢的動作與精準的操控贏得了陣陣掌聲。此外,“天工1.2 MAX”的兄弟機型還在大會序廳展示了奔跑、上臺階等技能,其跑步速度可達每小時6公里,與成年人慢跑速度相當,彰顯出世界領先的運動控制能力。
圖為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指出,人形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集大成者,其復雜動作的實現離不開“大腦”的高級認知與決策能力、“小腦”的精準運動控制以及“肢體”的高精度與高效能。本屆大會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各有所長,不僅具備自我恢復能力,還能完成跳舞、翻跟頭等高難度動作,充分展示了關鍵技術的快速發展與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機器人產業正逐漸從概念走向實用。此次大會上的展商紛紛帶來了整機成品,并直接在現場搭建應用場景,讓觀眾親身體驗機器人“在崗上班”的實際過程。例如,在人形機器人研究中心展臺,一款機器人成功為參觀者制作了一杯拿鐵咖啡;而在優必選科技展臺,Walker S系列人形機器人則展示了智能搬運、分揀與質檢等工業級應用,其檢測準確率高達99%,已在國內多家車廠投入實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工業制造與危化品生產等領域將成為人形機器人規模化落地的優先場景,它們將大幅提高重復性勞動的效率與精度,并有效減少安全生產隱患。同時,人形機器人在服務業與家庭陪伴等方面的潛力也不容忽視,未來它們有望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伙伴與朋友。
一款人形機器人在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炒菜。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面對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廣闊前景,多家參展廠商表示信心滿滿。高盛等權威機構預測,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40億美元。盡管當前仍面臨硬件、軟件、人才與安全應用等多重挑戰,但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已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
近期,我國在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就。成都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了中國首個機器人多模態模型及雙臂協作系統;智元機器人則宣布了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計劃。這些突破不僅為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全球機器人技術的創新貢獻了中國智慧與力量。
正如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所言:“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井噴前夜’。”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市場的持續拓展,人形機器人必將在未來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引領人類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