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器人密度260臺/萬人,是國際平均水平(126臺/萬人)兩倍多;形成26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一批‘5G+AI+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9月14日下午,上海市委外宣辦舉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高端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情況。
據介紹,上海市工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7231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39億元,保持全國城市第一;工業總產值從33834億元提高到42014億元,突破4萬億元大關,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上海以制造業為實體經濟主戰場,2017年率先發布“實體經濟50條”,2018年以來實施兩輪打響“上海制造”品牌三年行動計劃,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面對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新動能持續涌現的形勢,上海瞄準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推動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六大支柱工業轉型升級,初步構建起以三大先導產業為引領、六大重點產業為支撐、新賽道產業加速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的新型產業體系。
據介紹,上海著力建設三大先導產業創新高地,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2021年總規模1.27萬億元。全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約占全國25%;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元,其中制造業產值1700億元,院士、長江學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國1/5,創新藥占全國1/4;人工智能產業規模3056億元,產業人才占全國1/3。上海打造六大重點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等重點產業加快出產值、出品種、出效應,實現集群化發展,2021年六大重點產業工業總產值超過2.87萬億元。
此外,上海以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業加快轉型步伐,制定十大領域數字化轉型“一業一策”,建設60家智能工廠,打造5家燈塔工廠,2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推廣智能制造優秀場景200個。
目前,上海機器人密度260臺/萬人,是國際平均水平(126臺/萬人)兩倍多;形成26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全國120多萬家企業、820萬臺設備,打造3.5萬個工業APP、150萬個數據集、5500個工業算法,帶動20萬中小企業上平臺,推動一批“5G+AI+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