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位于杭州錢塘區域的220千伏白洋變電站內,一臺萌頭萌腦的機器人在風雨中按照既定巡視路線行駛著,紅外測溫、表計讀取、數據上傳,逐一巡視檢查變電站內的電氣設備。不遠處,戴著黃帽子的運維人員針對變電站機構箱、端子箱、排水設施、運行環境等進行補充檢查。
面對來勢洶洶的臺風“梅花”,國網杭州供電公司派出變電站機器人“員工”協同變電運維人員一起“防臺風”,對城區范圍內108座變電站開展全面“大體檢”,風雨無阻對變電站房屋主體、電氣設備以及周邊環境開展多輪次特巡。
“杭州變電站點多面廣,站內設備復雜,巡視點位多且密集。相比傳統的人工巡視,通過人機協同、人機結合的組合巡檢模式,大幅提高了巡檢質量和效率。尤其在臺風、高溫等極端天氣,為運維值班員提供了及時的人力補給。”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安全生產技術室副主任汪銘峰介紹道。
目前,此次防臺風工作,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已經有160臺機器人完成了組網,運維人員可以遠程“一鍵下單”通過“高清視頻+機器人+無人機”遠程智能巡視模式,嘗試將部分巡視工作“交棒”給巡檢機器人。
此外,針對埋在地下的電纜通道,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通過綜合監控平臺對220千伏世紀亞運電纜隧道啟動遠程機器人,開展隧道內電纜線路通風、照明、排水等附屬設施的巡檢作業。
“臺風天氣下,一旦有雷擊,將會導致電纜終端塔出現過電壓現象。考慮人身安全,地下電纜隧道禁止人員出入。現在,通過三維數字孿生建模技術和隧道機器人的配合巡檢,可以地下電纜隧道的24小時可監、可控,較往常的人工地毯式排查方式,巡檢時間由數天縮短至幾小時,有效提高應急響應作戰能力。”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安全生產技術室主任姚廣元介紹道。
截至目前,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運用人機協作新技術已發現輸變電隱患176項,均已立查立改完成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