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第三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頒獎典禮在深圳鵬城實驗室舉行,正式宣告這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鵬城實驗室主辦,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聯合承辦的業內頂尖賽事圓滿落幕。
深圳市科創委二級巡視員許建國,中國工程院院士于全,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副主任余少華,鵬城實驗室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盧成燕,華為、平安科技等協辦單位代表,鵬城實驗室相關部門代表以及大賽競賽委員會專家、決賽評審委員會專家等出席頒獎典禮。
政府牽引,專家匯聚,共同為AI產業發展賦能
近年來,深圳緊跟國家戰略發展步伐,發力搶占制高點,加快人工智能行業布局和規劃,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助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優秀人才落地,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是深圳市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重要機遇而專門設立的人工智能領域權威賽事,是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引進全國優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團隊、項目落地,促進深圳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大賽自2019年舉辦首屆以來,立足國際視野,設置了多項人工智能賽道,不斷升級比賽規格,已吸引海內外20個國家的1萬多支隊伍參與競技。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一直對大賽保持高度重視,多次對大賽的賽題設計和組織方式進行指導,本次大賽決賽期間,高文院士還特意前往比賽現場,關注比賽進程并為選手加油。高文院士表示,通過大賽發現一些有作為的年輕人,或使一些有挑戰性的研究問題能找到好的答案,這不僅對鵬城實驗室非常有意義,對行業、對國家、對人類社會也都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深圳市科創委二級巡視員許建國表示,深圳是全國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前沿陣地,正在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化的試驗區和人工智能應用先導區。“全國人工智能大賽”作為深圳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2019年以來,在鵬城實驗室等單位的努力下,在命題設計水平、參賽規模、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逐步提升,已經居于同類比賽前列,為深圳引進了一批優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和團隊,形成了若干標志性的創新成果,落地轉化了一些優質項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副主任余少華表示,大賽依托鵬城云腦建立專業的競賽平臺,通過啟智社區AI協作平臺接入鵬城云腦,為比賽提供穩定的環境支持。同時,鵬城云腦大科學裝置為選手提供了充沛的GPU與NPU算力支撐。未來,我們將通過算力網絡優質的異構算力資源來進一步支持全國人工智能大賽的開展,促進全國各地人工智能基礎建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競賽委員會、決賽評審委員會主席于全對大賽進行了整體回顧,對大賽4568名專業選手、4163支參賽隊伍的參與、配合與理解表示了誠摯感謝,也肯定選手們的技術能力和應用價值,鼓勵選手們繼續努力,為未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貢獻出更大力量。
高價值作品涌現,展現出落地應用的巨大潛力
本屆大賽以“AI賦能視界”為主題,立足于國際視野,設置“AI+無線通信”與“AI+視覺特征編碼”兩大賽道,旨在營造人工智能創新創造氛圍,促進產業、學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融合發展,以高規格、高質量、高難度的理念加速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精尖人才,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
AI+無線通信已成為近年人工智能和移動通信中最受關注的關鍵領域,把AI技術引入無線通信設計,能夠進一步開發6G系統的潛力,提升無線通信的性能。“AI+無線通信”賽道的冠軍團隊Falcom sound team團隊,通過發射機和接收機的聯合設計與優化最終達到了較優性能。
面向機器的視頻處理與編碼技術研究正成為產業界和學術界熱點標準化需求提上議事日程。今年是第一次在全國人工智能大賽中設立“AI+視覺特征編碼”賽道,該賽道的冠軍團隊姜尚團隊,通過傳統圖像處理技術與深度學習技術的融合,實現了視覺特征壓縮編碼的較大提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大賽亮點貫穿全局
除學術價值高、產業應用潛力高、比賽獎金高的“三高”特點外,本屆大賽從多個方面充分體現了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創新性。在大賽賽制上,初賽/復賽采用了A/B榜、Public/Private榜等國際化賽制,面向重大攻關任務設計未來6G無線通信高效傳輸體制,打造數字視網膜計算架構核心組件;在評審階段,主客觀結合,尊重客觀評價、擴增主觀評價,鼓勵大膽創新思路,強調技術全面呈現;在評測階段,重視測評公正性,初賽/復賽階段不公開測試集,決賽階段適度放開測試集在線調優;在現場答辯階段,每個賽道邀請不低于11位評委專家,由競賽委員會和決賽專家評審委員會做出終審,全面確保大賽公平公正。
大賽選手表現各具亮點,決賽作品展現出落地應用的巨大潛力。“AI+無線通信”賽道的選手們提出了多種融合多領域知識的AI輔助低復雜度高效收發機的新穎架構,為6G通信的物理層創新設計了嶄新的方案;“AI+視覺特征編碼”賽道的選手們提出了融合傳統信號處理與深度學習的編碼新方法,探索了面向機器視覺的AI+數據壓縮新技術;選手們的客觀得分還呈現出個案優勢突出、整體態勢均衡的狀態,為特征編碼賽道的后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海內外精英匯聚,以人才助推產業發展
自2021年12月19日開賽以來,大賽選手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還吸引到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13個海外國家和地區的107 名選手參賽,展現出國際影響力。
在所有參賽選手中,學生參賽者占比55%,分別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599所海內外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在職選手占比45%,主要來自百度、字節跳動、騰訊、京東、中國電信、華為、英特爾等800余家企業。
政府與企業、學、研之間架起了一座從技術探索到應用落地的有效橋梁,為頂級人才資源搭建了良性互通的有效溝通平臺,打通人工智能先進技術從科學創新到落地應用的完整閉環,使大賽邁入了人工智能領域國際一流賽事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