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小米首先公布了機器狗“鐵蛋”,接著是特斯拉,在特斯拉AI日,Tesla Bot假扮者閃耀登場,馬斯克稱這款機器人會明年推出。8月末尾,小鵬又推出了智能機器馬。
早在2005年,波士頓動力就推出了第一代四足仿生機器人BigDog。如今,其網紅機器狗Spot售價高達7.4萬美元。
國內外眾多科技巨頭和車企都在競相推出自己的仿生機器人,包括百度、華為、福特、豐田等。只是它們的機器人目前大多尚未商業化。為什么它們紛紛涉足仿生機器人?
一是因為人工智能的市場前景。根據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仿生機器人未來在服務、工程、安防、醫療等領域的作用不可估量,科技公司和車企有資本進行提前布局。
二是為了技術儲備和反哺現有產業。仿生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感知系統、交互系統、工程力學等,可以應用在智能手機、智能汽車等領域。
小米集團副總裁常程在微博上指出,仿生機器人未來在服務、工程、安防、醫療等領域都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小米進行技術布局,夯實專利儲備。此外,仿生機器人的探索過程也是在做技術預研,其中的機器視覺、導航避障、人機交互、AI語音算法等技術可以反哺手機、智能家居等產品。
常程也承認,小米機器狗“鐵蛋”定價9999元是一個“賠本買賣”,但是小米希望能夠通過鐵蛋搭建一個硬件開發平臺,為開發者探索仿生機器人創造可能。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特斯拉的AI機器人“Tesla Bot”使用的技術和人工智能設備全部來自車輛,被看做是特斯拉未來的人工智能助理,主要是用于與特斯拉智能車機的交互,未來則會實現更多的人工智能應用;小米“鐵蛋”擁有的導航避障、人機交互、AI語音等技術,不僅可以反哺手機、智能家居,同樣是智能汽車必備;小鵬汽車的智能機器馬,搭載了小鵬汽車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技術,還擁有多種交互能力,或許不能簡單地定義為一個大型兒童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