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越南網近日報道,該國中央經濟管理研究所(CIEM)指出,農業在越南國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迄今為止,越南廣大農村的生活勞作方式仍比較落后,農業生產還以傳統要素投入為主,技術手段陳舊,產量低、質量差,農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
按照CIEM的說法,如果越南在農業生產中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巨大成就,充分發揮高技術的強大能量,就可以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勞動力消耗以及自然災害和疫情造成的損失,進而在生產、加工、消費的各個環節和整個流程中大大節約成本。
許多大公司已經涉足農業,包括越南最大的民營企業溫納集團、地產巨頭黃英嘉萊集團、鋼鐵公司Hoa Phat、汽車制造商Thaco,以及國有企業越南郵政通信集團(VNPT)。
越南最大的IT企業FPT集團主席、越南數字農業協會主席張嘉平指出,工業4.0時代的數字農業堪稱最復雜的生產領域,因為其涉及“2大生命密碼”——生物技術、基因工程。
張嘉平表示,借助數字技術,越南農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獲得必要的技術幫助與市場信息,比如向機器人客服提出問題并獲得答案。他還說,為防范蟲害,越南農民習慣于大量噴灑農藥,此舉不僅使農產品受到化學污染,也賣不出好價錢。
“我們應當考慮用無人機飛越稻田(輔助噴灑農藥),機載專用設備將拍攝田地照片,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讀取圖像發現并分析蟲害區域,然后計算機會告訴農民使用哪種農藥、用量多少。這樣一來,所需農藥量可以減少幾百倍,”張嘉平介紹說,“我們將采用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耕種,并通過數字農業致富,我國也將成為一個擁有現代農業的國家。”
VNPT投資數字農業的路徑與FPT類似,該集團總裁范德龍表示,他的公司決定與日本領先的物聯網-人工智能設備制造商、智能農業解決方案提供商OPTiM開展合作。范德龍介紹,OPTiM的方法也是先用無人機對田地進行掃描、分析,然后搭載農藥對特定區域進行噴灑除蟲作業,據稱此舉可使農藥用量減至以前的1%。
等到作物收獲時,噴過農藥的田地還會被標記出來,這樣農民就可以得到100%無殘留、符合出口標準的綠色農產品。無人機還可以拍攝大量照片,幫助農戶分析土壤和創建植物數據庫,從而提前評估產量。
范德龍說,這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已被廣泛應用于日本水稻的大面積種植。通過該方案,日本農民不必花費高昂成本在大棚里種水稻,而且可以及時清除蟲害。他認為,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越南農業。
報道稱,雖然眾多科技公司已進入智能農業領域,并提出一些有價值的智慧農業發展方向,但迄今為止,越南農業仍未找到能夠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分析人士指出,越南首先要大力開發農產品市場。只有市場打開了,需求增加了,才可能加速技術的推廣應用,因為農民會從中切身體會到好處,而不是“谷賤傷農”的無奈和痛楚。
越南電子商務協會(Vecom)主席阮青雄表示,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農民不只多了一條分銷渠道,減少中間商“殺價”,還可以更好地宣傳他們的產品。他還以得到日本官方支持的農業電商平臺Tabe Choku舉例說,該平臺上有大約1萬種農產品在線銷售,買家能夠在購買前選擇不同產地的農產品并與農民直接溝通,從而追溯產品來源,了解食品安全情況。
據悉,目前越南信息和通信部正在幫助本國農民通過2個電子商務平臺(Postmart和Voso)在越南全國范圍內分銷產品。而2021年還被越方定義為“國家數字化轉型采取更強有力行動”的關鍵年份,根據上述計劃,農業是8個重點轉型領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