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21(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于北京開幕,會上正式發布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移動通信總基站已達931萬個、數字經濟市場規模已達39.2萬億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9164.8億元、物聯網市場規模達1.7萬億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3031億元、網絡安全市場規模達1702億元、網絡教育市場規模達4858億元。
報告顯示,在基礎設施領域,2020年我國新增骨干直聯點與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建設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新型互聯網中心與新技術、新業務融合發展趨勢明顯,寬帶接入網絡能力快速提升,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互聯網設施。特別是5G網絡建設步伐加快,IPv6規模部署廣度不斷推進,活躍用戶持續上升,IPv6的優勢尚需進一步發揮。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何桂立表示,總體來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我國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傳統制造業和國民經濟多個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2020年云計算市場保持高速發展,整體市場規模達到了1781億元,增速超過33%,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繼續擴大,但增速放緩,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2000億元。私有云的市場規模也同樣持續擴大,增速平穩,去年達到了791.2億元,同比增長22.6%。
202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了718.7億元,增幅領跑全球數據市場。我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受政策環境影響、人才創新、資金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北京大數據產業實力雄厚,大數據企業數量占全國總數量的35%。大數據在金融、醫療健康、政務幾個大領域成績突出,在關鍵技術創新方面控制成本,利用AI技術來提升數據管理的能力,加強聯動關聯分析技術,來提升隱私計算的水平。
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保持平穩增長,產業規模達到了3031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略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產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份,我國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深度學習軟件架構領域、中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進展顯著。
何桂立表示,在疫情期間,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疫情監測分析、醫療救護、復工復產等環節的工作,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支撐。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進程不斷加速,深入賦能實體經濟,在醫療、自動駕駛、工業智能等領域應用進展顯著。人工智能規模擴張趨于理性,增速放緩。
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迅猛發展,產業規模突破了1.7萬億。近年來,物聯網已成為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互聯網增長加快。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各類物聯網場景快速應用,我國物聯網在發展中應充分關注解決硬核需求和安全問題,應進一步加強與工業互聯網標準解析體系的融合應用,以及互聯網與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型技術融合仍面臨許多挑戰。
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的銷量超過了303萬輛,同比增長了107%。車聯網為汽車工業產業的升級提供了驅動力,已被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我國車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已經基本完成。隨著車聯網技術及應用的日益普及,智能化交通已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們認為車聯網先導應用應該是在自動出車、自動停車、高速路自動駕駛、特定區域的自動駕駛等領域。
2020年AR市場規模約為300億,VR市場規模約230億元,市場占比約80%,預計到2024年AR的占比將超過VR。虛擬現實技術也面臨著技術演進軌道與產業生態尚未定型,缺乏對底層基礎與關鍵性技術的研發投入,產業鏈發展短板尚待需要補足,產業結合度不足是發展中的新挑戰。
2020年我國區塊鏈產業鏈已逐步形成,產業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雖然新增區塊鏈企業的數量大幅度下降,但是已經出現了真正的實用的行業應用,截止到目前,已有超過80家上市公司涉足區塊鏈領域,積極推進部署供應鏈包括金融、資產管理、跨境支付、跨境貿易等領域的應用。
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達到9164.8億元,截至今年六月份,已有五個國家頂級節點平穩運行,兩個災備節點已經啟動建設,標識注冊量超過了229億。二級節點共計155個,覆蓋了25個省級行政區,包括船舶、集裝箱、汽車、石化、視頻、醫療器械等30多個行業,接入工業互聯網標準解析體系的企業17140家。
2020年中國互聯網網絡音視頻規模達到了2412億元,我國網絡音視頻用戶規模持續增長。網絡音視頻市場依托技術升級、用戶代際更替、消費模式轉換等變量推動,產業效能持續提升,網絡直播規模持續增長,技術和商業模式持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