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實驗室與中國美術學院近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科藝融合研究中心”,推動科技與藝術的跨界融合與領域創新,開展科技賦能藝術創作與傳播的工具研發,培養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研究人才,打造全球科技與藝術融合研究、創新高地。
記者獲悉,科藝融合研究中心將開展融媒體智能創作平臺建設、多維感知藝術表達研究、科藝融合新學科建設等一系列重點工作。
人工智能讓機器的“智商”極大增強,而在未來的人機共生社會,我們還需要機器有“情商”和“藝術修養”。融媒體智能創作平臺著眼于讓機器理解語言、視覺和聽覺藝術,實現從劇本智能創作到智能影視、游戲等跨媒體內容智能生成全鏈條,形成智能影視創作生態鏈。
“長遠地看,我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根據一份文字劇本,自動生成一段短視頻、乃至一部電影。”之江實驗室人工智能前沿理論研究中心李太豪研究員說。短期內,融媒體智能創作平臺將致力于在文字和視覺知識圖譜的關聯上取得進展,讓人工智能自主生成如小馬過河這樣情節較簡單的小型動畫作品。
融媒體智能創作技術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不僅限于影視娛樂業。李太豪介紹,教師可借由這一技術把文字教案便捷地轉化為圖像和視頻,充分發揮融媒體教學的優勢;公安部門可借此把現場勘查情況迅速影像化,輔助案件偵破。
中國美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陳正達介紹,多維感知實驗研發平臺及藝術表達體系將開展視覺、聽覺、觸覺等領域的錯覺研究、聯覺研究,包括五感實驗、交感劇場、混合現實等前沿研究,打通感官實驗與意識研究,創新多維感知的藝術體驗、表達與應用場景。
陳正達說,接下來,中國美院將圍繞多維感知研究、視聽藝術媒體融合、虛擬影像創作等方向,聯合學科集群優勢,為科藝融合研究中心的未來發展提供多學科賦能,推動研究中心的實驗科研工作與產業需求共進共建,提升智能時代的文化軟實力,構建國際領先的“科藝融合”示范點。據了解,研究中心將積極申報科藝融合博士學位授權點。
雙方還將發揮各自優勢,打造標志性未來社區:中國美院為之江實驗室南湖智慧園區進行美學設計,之江實驗室為中國美院良渚校區提供智慧化設計。以科技和美學融合的智慧園區樣板,探索科技人文設計新范式,并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