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春菜長勢喜人。上海在線新經濟企業、生鮮平臺叮咚買菜與金山廊下鎮年初合作建成的叮咚農場實驗基地里,負責人孫國強和他的十多名同事都沒有休息,他們“節日踏青”的地點,就在眼前的這200畝碧綠菜畦里。這個時節,十來種以“樣板標準”種植的本地新鮮葉菜正等著采收,將第一時間送到上海用戶的餐桌。
放眼望去,一排排白色大棚頗為壯觀,它們比普通大棚更寬敞、智慧化程度更高,不僅拖拉機可以自由進出,且各種機械種植設施一應俱全,包括自動灌溉設施、環控設施、空氣土壤的溫濕度監控設施等,農作物的生長全流程可追溯可監測。這是叮咚買菜建設的第一個智慧農業基地,平臺將其作為智慧農業全產業鏈體系的重要一環,全程把控選品、培土、播種、培育、收割等流程,并按照生鮮平臺的品質標準,采用綠色食品種植方式,持續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
工人們正在大棚里忙碌:新鮮收割的葉菜,經過稱重、裝車后,立即被運往平臺設在金山的分揀中心,進行檢測、分揀和包裝,此后再通過全程冷鏈,當晚便可送往全市250多個前置倉。用戶在手機App下單,鮮靈靈的葉菜就能即時配送到家。基地可實現遠程控制,通過電腦和手機就能實時查看蔬菜長勢,盡管如此,技術人員們還是堅持到大棚里走走,親眼看一看土壤情況、聞一聞蔬菜香氣。
上海本地香萵筍,葉子泛紅、根莖翠綠、香味濃郁,這幾天正在“日長夜大”,已陸續達到采收標準。技術人員介紹,這是精細化種植的“樣板蔬菜”之一,其種苗來自于精挑細選的本地品種“紅香園”,去年12月開始育苗,今年2月移栽到新建成的大棚,由人工確定施肥澆水方案、再由機器設備全程操作。智慧系統還會根據病害、長勢、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給出方案,輔助人力進行決策。“30畝地可以產出60來噸香萵筍,分2-3周時間完成采收,按照上海用戶每天吃掉3噸的數量來計算,也只夠賣20天。”
這幾天成熟的葉菜還有黃心香芹。這種水嫩清香、嚼不出渣的本地芹菜,在平臺上很受歡迎,想不到種植過程卻頗不容易。技術人員說,整個冬季,它的生長速度都極其緩慢,莖葉長到40厘米高需要整整3個月。也正因為如此,積累了豐富養料的黃心芹才葉多柄嫩、香味濃郁。基地還通過大數據系統追溯其整個生命周期,不僅是種植和采收過程,還包括平臺上每天的用戶下單情況和評價反饋,甚至每一條用戶評價都可被用于改進源頭上的農科技藝。
平臺數據顯示,這個季節,上海用戶對綠葉菜需求較大,基地于今年年初種植的第一批30畝菠菜和30畝芹菜專供上海市場,這幾天已全部售罄。此后,基地又播種了需求量高的萵筍、空心菜、西蘭花、米莧菜等時令蔬菜,如今每天能供應蔬菜2噸左右,為春季蔬菜市場提供保障。如今,這片基地還將打造成“綠色蔬菜”等GAP(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合作基地,發展綠色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第二期將建成500畝大棚。未來,叮咚買菜還將在浦東、奉賢等地建設3-4個智慧農業基地,逐漸深入生產端,從源頭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