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床經驗與人工智能結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一項人工智能胰島素輔助決策系統實現專利轉化。
近日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李小英教授團隊在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使用的臨床經驗基礎上,結合機器學習技術,創新研發的人工智能胰島素輔助決策系統(iNCDSS)實現專利轉化。
中國屬于糖尿病大國,最新數據顯示,每10個成年人中至少有一人是糖尿病,其中大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
但如何為糖尿病患者精確高效地調整胰島素用量,一直是道難題。
中山醫院這項新發明,可應用于院內血糖管理等多個場景,旨在及時、有效制定精準的個體化胰島素治療方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水平,有望化解上述用量難題。
李小英介紹,這一人工智能胰島素輔助決策系統,基于中山醫院內分泌科糖尿病患者電子病歷,并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根據醫院內分泌科專家的臨床診療經驗而建立。
該系統以專家經驗為框架,建立真實世界數據機器學習模型,最大程度還原專家在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胰島素治療策略。不僅如此,系統還嵌入診療模式,自動抽取應用人群特征,實時推薦治療方案。
研究顯示,該系統推薦治療方案的準確性高達90%以上,優于低年資臨床醫師水平,達到內分泌科專科主治醫師水平。
專家認為,人工智能胰島素輔助決策系統將輔助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糖尿病個體化治療,以創新的診療模式推動糖尿病慢病管理,有助緩解基層醫生短缺、診治水平參差不齊、對胰島素使用缺乏信心等現實問題,實現對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人工智能化”,助力分級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