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通知,支持創建成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二批先導區名單,至此,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增至8個。
為何落戶成都?
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成都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決策部署,加快夯實產業基礎支撐,不斷提升產業能級,全面營造產業生態,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加速“換道超車”。
據了解,成都已出臺《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進方案》《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專項政策》等政策文件,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吸引百度、商湯、科大訊飛等行業龍頭企業落地,培育川大智勝、四方偉業、考拉悠然等本土企業崛起,基本形成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到上層應用的全產業鏈企業集群,并在智能視覺、語音識別、智能制造等細分領域形成比較優勢,國星宇航、博恩思等8家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創新重點任務揭榜目錄,包攬全省名單、占全國1/17。
同時,成都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穩步擴大,2020年人工智能產業企業達550余家、產業規模200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83%、67%,到2022年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帶動關聯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舉辦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系列對接活動,發布智能制造等多領域、多行業場景機會清單,布法羅“下肢步行外骨骼”獲全國首認證,阿普奇的視覺檢測機器人、精工華耀的軌道檢測機器人、曉多科技的AI問答系統已用于生產一線,中國信通院發布《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調研報告》,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位列產品案例數量位于全國前列。
成都怎么建?
據悉,自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創建工作以來,成都市積極對接落實。
成都市經信局上述負責人表示,成都創建先導區是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的使命擔當和助力國家贏得競爭主動權的戰略抓手,也是帶頭落實四川“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的生動表達和促進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據介紹,成都作為西部首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下一步將立足“一帶一路”重要樞紐與戰略支撐點的區位優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發揮在推動中西部地區協同發展、示范帶動作用,堅持創新引領,支持新技術新產品先行先試,夯實技術-產業系統迭代發展的基礎;堅持場景營城,突出產業特色,以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為重要抓手,聚焦醫療、金融等重點領域、優勢行業,搭建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釋放城市場景清單,助力企業共享城市場景機會,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應;以成都天府新區、高新區為重點,打造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格局;在政策、機制、模式創新上積極探索實踐,深化國內、國際合作,健全產業生態環境,輻射帶動區域人工智能融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