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1時許,市公安局安定分局接到群眾報警稱,在正龍路武警支隊門前路段有兩位行人被車碰傷,肇事車輛逃逸了。接到報警后,安定區交警大隊立即成立專案組,通過警力與科技相結合的手段,依托“智慧交管”成功鎖定嫌疑車輛,并于11月7日14時,在安定區某4S店內將嫌疑人抓獲,前后僅用18個小時。
“甘G××號車主,你當前的停車位置為公共停車場出入口,請立即挪開車輛,不要阻礙其他車輛正常通行。”12月7日上午10時許,通渭縣智慧城市管理運營中心值班人員通過監控視頻發現縣文化廣場停車場入口處有一違停車輛,便第一時間及時通過前端安裝的語音廣播對車主進行勸阻,使違停車輛當即離開。
原來辦理駕駛證換證業務需要半個多小時,如今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服務大廳,從自助辦理機選擇換證、提交身份證信息、人證合一驗證、信息確認、打印受理憑證再到窗口辦理換證,整個過程5分鐘就搞定了,非常方便。
……
這些,都是我市“智慧交管”服務民生的縮影。近年來,我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充分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全市道路管理基礎建設全面升級,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可以說,“數據賦能、創新驅動”的“智慧交管”為廣大市民創造了安全、有序、暢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環境,讓美麗定西更加“智慧”。
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今年來,為切實提高轄區道路交通通行條件,避免城區長時間大面積道路擁堵,改善市民出行環境,提升車輛通行能力,打造高效、安全、文明、暢通的“智慧”交通體系,大幅度提高城市交通運輸系統的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我市城區建成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交通出行、智慧化交通調度和指揮、智慧化道路交通管理。“智能信號燈”是通過車流量檢測,統計過車數據,將車輛流量下放到智能信號機,從而實現全時段自動配時,可適化放行。
“城市管理千頭萬緒,大到公共場所的環境治理,小到路燈、井蓋、護欄等細節管理,如何做到‘首尾兼顧、大小皆管’一直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智慧城管平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處理,讓我們城管有了‘千里眼’的智慧作用,有效解決了城市部件管理繁雜和城市管理工作人員精力有限的突出矛盾。”隴西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
“智慧交管”不僅減輕了交通壓力,實現了智慧交通的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為轄區出行者提供高效、快捷、人性、智能的交通環境,而且提高了城市管理科學化、標準化、信息化和精細化水平,推動了城市管理模式由“小城管”向“大城管”轉變。
開啟便民服務新模式
進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服務大廳,第一印象是寬敞明亮,整潔有序。“您好,我來幫您在這臺機子上換證。”今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實行首問責任制,設立了便民服務導辦臺,選派親和力強、熟悉業務的女輔警值守,熱心提供業務咨詢,耐心解答群眾疑惑,用心引導群眾辦事。她們手把手幫助不熟悉操作流程的群眾辦理選號、辦證等業務,讓群眾感受到“家”的溫暖。
近年來,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全面開啟“智慧車管”建設。目前,車駕管方面已有18項業務實現了“一證通辦”,25項業務實現了“一網通辦”,所有業務實現了“一窗通辦”,交管科技活力不斷釋放,“智慧車管”效益不斷凸顯。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開辟服務特殊群體“綠色通道”,推出“量身定制”“個性化”預約服務“菜單”,群眾可通過服務電話、網絡留言等方式預約特殊需求。目前推出的預約系列“菜單”包括對年老體弱、殘障等行動不便的群眾,安排專人“上門辦”;對外地工作利用節假日遠程而來的群眾,可在非工作時間“隨時辦”;對交通不便偏遠山區的群眾,可通過警郵合作方式“郵寄辦”;對利用假期學習機動車駕駛證的學校師生,優先受理、集中約考,可盡力做到“加急辦”。提升了“個性化”服務品質。
不僅如此,該所推行“互聯網+車駕管業務”新模式,努力把“最多跑一次”升級為“零跑路”。搭建互聯網業務辦理平臺,成立網辦中心,抽調業務尖子專門受理群眾網上咨詢、網上業務。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前臺后臺互動,讓群眾足不出戶,就可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遠程辦理16項業務。目前,網辦中心日均辦理量達3000余筆,已超過窗口辦理量的10倍以上。“網上辦”“掌上辦”已成為群眾辦事的主流方式,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