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學季,人們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在了教育行業上,而隨著5G時代的來臨,各種高科技也為教育行業帶來了革新。近日,兩堂別開生面的5G示范課分別在蘇州第六中學和江蘇省蘇州中學開課,引發了人們熱議。
據了解,這兩堂特殊的示范課背后依托的是蘇州移動與蘇州市電化教育館(下稱蘇州電教館)聯合打造的5G網絡場景式創新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各項5G應用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蘇州作為5G的先發城市,也是新型智能科技的首批受益者。5G示范課開講,也預示著5G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逐步走向了應用,讓智慧教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以創新實驗室方式推進,"小步快跑"打造樣板基地
筆者注意到,在蘇州市委市政府推出《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5)》等政策的指引下,由中國移動牽頭,率先將5G網絡基本覆蓋蘇州校園,并推進5G技術的應用場景模擬與落地。
據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項目名單所示,全國僅十個市區入圍,難能可貴的是,蘇州位列其中。因此,基于5G網絡的場景式電化教育示范館落戶蘇州,既有得天獨厚的創新環境,也有其作為示范基地的先發優勢。
(5G網絡場景式創新實驗室一角。)
基于5G網絡場景的創新實驗室,高清遠程互動教學、VR沉浸式課堂等教育創新應用走入蘇州學子的課堂。可以說,以創新實驗室的方式推進5G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相當是用"小步快跑"的理念,打造了樣板實驗基地,是一種創新之舉,也為5G在智慧教育領域的普及與推廣打下的堅實的根基。
其一,通過5G音樂大師課,學校師生可以感受在線互動、雙師課堂等真實場景。在蘇州市電化教育館的演播廳,筆者看到,古箏音樂教師李莉聲情并茂地演奏著《彝族舞曲》,而她的對面卻沒有一名學生,只有一塊高清大屏。屏幕里,身在蘇州第六中學的八名學生正認真聆聽,細細揣摩。40分鐘的課堂里,學生將老師手指的細微變化盡收眼底,老師則能夠精準指導學生彈奏的音調。
據李老師介紹,音樂節奏主要靠時間來承接,1秒鐘內可演奏半拍、一拍甚至四拍,若網絡有延時,學生就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變化,所以線上授課對網絡延時的容忍度非常低。而5G音樂大師課基于5G教育虛擬專網,利用5G高速率、低時延的網絡特性,打破空間限制,實現遠程音樂授課、異地合奏等場景的"零時差"銜接,讓學生們能夠與老師隔空雙向互動,強化了教學指導、分享、實時反饋效果。
(5G音樂大師課,古箏老師隔空對蘇州第六中學的學生們教授《彝族舞曲》。)
其二,借助中國移動Cloud XR平臺,5G+VR課堂也展現出其實際應用價值。在江蘇省蘇州中學高二年級的一堂素質教育課上,學生們圍桌而坐,頭戴VR眼鏡,和老師一起暢游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不時發出陣陣感嘆。同時,在蘇州市電化教育館的5G網絡場景式創新實驗室里,體驗者戴上VR眼鏡,就能"秒入"素質教育課堂,不僅能清晰地環視教室的每一個角落,還能與學生們一起同步觀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5G網絡場景式創新實驗室依托中國移動Cloud XR平臺,將大量復雜計算渲染轉移到云端進行,可容納海量優質的XR(擴展現實)內容,連接各形態終端設備,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出多種交互式XR教學產品,延展出更加豐富的教學場景。目前平臺上已部署多人互動火災演練、化學教學等VR課程,用于江蘇省蘇州中學的實際教學之中。據學校老師反饋,5G+VR課堂不僅提升了同學們的參與感,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頗受歡迎。
(蘇州中學內,著學生們通過5G+VR觀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這一切都得益于5G網絡在校園內的快速鋪開。5G網絡場景式創新實驗室通過在有5G網絡覆蓋的區域部署"校園網關"及"校園邊緣計算云平臺",搭建起5G教育虛擬專網,并在蘇州電教館試點打造了一個中心云總部——蘇州5G教育中心云,實現全網統籌管理、數據上傳分析等功能;在金閶實驗中學、蘇州市第六中學和江蘇省蘇州中學分別部署5G教育邊緣云,解決了目前教育數字化過程中遇到的海量計算、存儲、鏈路帶寬、規模化應用并發等問題,從而獲得一系列"開箱即用"的教育應用。
5G深入教學場景,為教育行業革新
實際上,蘇州電教館只是5G在教學應用場景上的創新。而5G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早有成功案例。
例如,南通移動的"5G智慧課堂",就在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共享上,讓5G技術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南通正余初中,學生可以通過5G全息投影技術,接受海中老師的遠程講課,不僅師生互動十分便捷,全程的教學體驗也趨于極致。
(南通正余初中的5G智慧課堂)
除此以外,無錫移動"5G+云視訊"助力遠程支教的案例,也生靈活現的將5G的速度、流暢性等展現出來。據媒體報道,6月24日,在無錫通德橋實驗小學和新疆阿合奇縣團結小學的課堂上,兩地師生通過中國移動"5G+云視訊"進行了一堂跨越4700公里的教學課程。
(無錫通德橋實驗小學的5G智慧教室)
據了解,此次遠程教學是無錫軍分區2020年援疆的網絡支教項目之一。無錫移動根據無錫軍分區的需求,為學校搭建了5G網絡,同時應用"云視訊"進行遠程教學,讓優秀的志愿者老師與偏遠山區的孩子們再也沒有距離,千山萬水只有一屏之隔。
由此可見,以5G教育專網為基,以中國移動Cloud XR平臺為器,智慧校園的建設以及智慧教育事業的發展正在進行。隨著越來越多的教育場景、校園應用場景被挖掘,更多的5G智慧教育應用即將破土而出,而5G+教育的創新發展之路也愈加清晰。
5G+教育全面開花,智慧教育時代已來臨
實際上,我國的智慧教育在今年迎來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
首先,在國家新基建的政策東風下,智慧教育的推進有著良好的孕育土壤。今年疫情期間,在教育部倡導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等政策的推動下,各種云教學、云學習、在線教育等模式風起云涌,互聯網化的智慧教育滲透率逐步攀升,智慧教育前進了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教育絕不僅僅是各類教育資源"上云",更包括了多種智能設備在各個教學場景的真實應用。
其次,因為新型技術的不斷涌現,對一些嚴重依賴師資資源、線下場景的教育類科目帶來顛覆式的改變。
例如,過去需要線下進行的體育課程、需要老師真人面對面授課的外語類課程,也逐漸轉變為智慧教育的新型應用場景。隨著5G、人工智能、VR/AR、體感硬件及軟件等新型技術與產品的不斷迭代,讓過去只能停留在線下的教育項目搬到線上有了可能。
而2020年風靡一時的直播,更是讓教育行業迎來了新一波的變革浪潮。這一方面歸因于人們對于內容形式的需求變化,另一方面,更得益于5G帶來的網絡速度大提升。
再次,優質教學資源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現狀短期內無法改變,因此教育行業也存在著嚴重的教學及師資資源不平衡現象,這也倒逼線上教育蓬勃發展。而因為有了人工智能、5G等新型技術,這些難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因此,智慧教育在模式、技術、產品上的推陳出新,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解決國內不同地區教育資源不平衡的難題外,對于傳統教學效率、效果也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而5G作為教育行業的新型技術應用,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一,其賦能未來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總而言之,5G電教館在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蘇州的落地,讓我們看到了5G改變智慧教育的更多可能,而其創新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必將在不久的將來遍地開花、走向全國各地。因為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在5G應用場景等方面的長期探索與堅持深耕,智慧教育的未來也將充滿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