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朋友圍在一起,看著一輛黑色小車沿著既定路線自如地完成轉彎、行駛等動作,還能根據遇到的模擬路標自行做出判斷。這是第三屆深圳教育裝備博覽會科大訊飛展臺上的一幕。
(第三屆深圳教育裝備博覽會現場,孩子們對人工智能充滿興趣)
深圳教育裝備博覽會辦到第三屆,這些“教育裝備”已經不再僅僅是提升教學各個環節效率的“輔助”角色,它們正在變為“教學內容”本身。
在被劃為經濟特區的40年間,深圳的教育隨著經濟一同騰飛。快速發展的背后,一方面是“人才強教”戰略的最直接助推,而另一方面,則是堅定推進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教學效率提升成果。
(個性化教育的系列解決方案幫助教育工作者實現“因材施教”)
智慧教育可以多維度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老師對于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習過程、學習成效都能有更全面了解,從而為學生“量身定制”教學方案。
在教學場景下,“經驗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即使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也可以借助系統找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問題。不僅如此,每個老師用智慧教育系統在備課、改作業、批試卷節省出來的時間,都可以更多用在觀察、思考、研究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方案中,這意味著個性化教育已經開始從概念走向落地。
早在2015年12月,深圳市就與科大訊飛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后者通過人工智能全面賦能深圳發展。教育方向的這套產品后來被整合為因材施教綜合解決方案,實現了學生、老師、教育管理者三贏的局面。近年來,深圳本科和重本上線人數率創歷史新高。2018年的重本率更是達到33%,超過北上廣,居全國首位。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高教整體解決方案成為深圳高校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選項)
“如果今天我們說的人工智能僅僅是可有可無的應用,我覺得它一定是沒有生命力的。但如果是解決社會剛需,它一定會有巨大的內驅力。”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教育行業總監田郁平說。
這次博覽會,科大訊飛帶來了從B端到C端,從K12到高校,覆蓋“教、學、考、評、管”的全鏈條全場景“A.I.+教育”解決方案。至今,科大訊飛在深圳已累計服務532所學校,在全深圳市各區多所學校開展智慧課堂、智學網、智慧校園、智慧考試、創新體驗中心等建設和應用,已服務超過15萬師生。
身處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的深圳,在加持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之后,一幅基礎教育扎實、高中教育多樣、高等教育專業的教育圖景正徐徐鋪展開來。由此,真正的“因材施教”得以落地:小學生可以學習“無人駕駛”原理、高考學霸不用再參加補習班……每個人都能將提升學習效率節省出來的時間放在自己更為感興趣的領域,這是智慧教育普及帶來的新紅利。科大訊飛作為其間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正在跟隨這個年輕的“智慧之城”走向人工智能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