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9)日,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大數據·智能化賦能生豬產業高峰論壇在重慶市榮昌區召開。據悉,2020線上智博會將從9月中旬開始,本次論壇作為智博會首個分論壇,邀請國內外畜牧業專家學者和知名農牧企業代表,圍繞生豬智能化探索與實踐等相關議題進行交流探索。“生豬大數據區域化數字監管平臺”和“重慶市能繁母豬存欄·榮昌指數”通過本次論壇首次公開發布。

榮昌生豬產業歷史悠久、基礎扎實,在生豬產業創新智能化方面有諸多創舉。中共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榮昌積極推進生豬畜牧同智能化現代科技融合發展,將世界八大優良種豬之一的榮昌豬產業化、智能化,建立了全國首個農牧特色的高新區和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開拓了生豬大數據應用平臺、資源管理平臺、資源展示平臺,榮昌已走在智能化產業發展的前列。在這塊極具智能養料的“試驗田”舉辦本次論壇,將成為榮昌持續發揚智能化產業理念的助推劑。

“大數據是一座龐大的冰山,生豬產業大數據改變的不僅是養殖模式,更是一場新技術革命。”生豬產業大數據到底有什么優勢?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認為,“未來生豬育種將不再局限于單點技術應用,而需要更多新技術整合,生豬產業將高度依賴全繁育體系的大數據支撐。”大數據將更加有利于數字化管理,通過建立繁育檔案,每一只豬仔都有一張“身份證”,生豬的飼料、環境、疾病等將全程可溯源。陳瑤生說,“現代種豬育種技術共享平臺和更多第三方種豬育種服務體系將把大數據價值發揮到最大。”

對于如何利用大數據為生豬產業賦能,中國聯通研究院數字政府研究室主任饒光從5G這個角度闡述。“5G+MEC+AI可以搭建生豬視頻監控,在協助巡檢、視頻稱重、疾病分析等方面十分方便。“杭州趣鏈科技有限公司存證溯源事業部總經理謝楊潔則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加強農業相關部門同公安部門的聯合,保證生豬溯源可靠性,為生豬產業發展穿上“保險衣”。
國外經驗也為我國生豬產業智能化發展提供借鑒,加拿大Maximus 美思牧首席專家畢杰結合北美豬場應用智能化的案例講解豬場人工智能的運用,他認為,智能化的實現需要數據和算法有機結合。“在北美,哺乳豬被壓死亡率非常高,由此催生了一個全新的設備,可以準確識別和計算哺乳豬和豬仔的數據,及時規避風險,降低被壓死亡率。這就是大數據與算法很好的應用。”將數據的價值發揮到技術應用及產業決策層面,對應對消費市場變化、行業發展變化有重要意義。

生豬產業發展關系國計民生,同人們的餐桌緊密相連,“大數據協同智能設備幫助生豬從選種、繁育到出欄全鏈科學化管理,是一種行業趨勢,也成為越來越企業的選擇。”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專家朱增勇對生豬產業大數據發展充滿期待。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院長劉作華表示,本次論壇提出的關于利用大數據解決產業問題的前瞻性規劃,將促進我國生豬產業進一步智能化,大數據為生豬產業賦能將“電量更足、力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