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府總部商務區,一棟棟高樓正在不斷刷新地平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天府新區新簽約新希望全球總部等項目37個,新開工國科大成都學院等項目92個。平地起高樓,白紙畫藍圖,這里將打造成都高起點的未來之城。
正因為白紙畫圖,人們將自己對城市未來的遐想,在這里盡情描畫,付諸實踐。
不僅是路橋、水務、工廠、機房、園區、校園、商業綜合體……這些城市空間,都可以從物理世界復制到數字世界。
“我們要將物理世界的城市與數字世界的城市進行一一映射和連接。”北京建筑大學教授王佳在現場提出“數字孿生”的概念。“數字孿生”是為物理實體建立的數字模型。她認為,要想建設好智慧城市,核心是建設好城市級的數字孿生“底盤”,幫助城市的管理者實現上云、用數、賦智的目標。
在未來的數字智慧城市中,城市建筑也必定是數字化的。王佳以天府總部商務區的中交國際中心數字建筑項目為例,作為國內首個全壽期數字建筑物,項目從規劃、施工、運營、維護,遵循全鏈條、全生命周期創新應用了BIM+IOT和BOS等技術。數字建筑的發展離不開數據中臺的建設,數據中臺建設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需要不斷根據業務變化需求進行完善。
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標準二部主任戴紅在現場表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而作為數字經濟重要抓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后疫情時代,數字化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在數字中國的戰略加持下,在不遠的未來,數字建筑將會成為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服務,城市數字化樓宇管理將普及到中國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