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2020-2023年)》近日出臺,到2023年——
合肥人工智能產業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到2023年,合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取得顯著成效,在智能語音、智能視覺、認知智能、類腦智能、量子智能等領域實現重點突破,形成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支撐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到2023年,合肥力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方陣。記者昨天從市科技局獲悉,《合肥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2020-2023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出臺。
《實施方案》明確了四個方面具體目標:
01
前沿理論和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在人工智能領域每年形成重大科技成果2項以上,授權發明專利50項以上;
02
優勢領域應用示范形成特色,每年形成1~2個深度應用場景和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
03
創新企業培育取得明顯成效,每年培育形成1~2家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及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
04
智能生態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建設4個以上應用示范園區和特色小鎮,建成5~8個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每年舉辦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會議或賽事,政策試驗和社會實驗有成效。
《實施方案》還提出五個方面重點任務:
01
強化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圍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前瞻性布局,聚焦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并重點突破。
02
聚力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依托高校院所和國家級創新平臺等,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創新應用,在智能語音、智能視覺、認知智能、大數據智能、智能芯片、智能物聯等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03
打造人工智能應用示范,發揮我市智能語音、機器人等領域優勢,在智能制造、教育、大健康、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特色區域等領域,推進建設一批人工智能示范應用標桿。
強化人工智能企業培育,促進人工智能與我市優勢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企業,為打造“耳聰目明,心靈手巧,知行合一”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健全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包含培養和引進人工智能人才、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建設完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加強人工智能科技合作等。
《實施方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