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早是在1956年提出的,最早提出是希望機器具有人的感知、行動、推理與決策的能力,而隨著時代的演化,人工智能成為當下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熱度已經席卷全球。
目前從研究領域講,希望機器能夠擁有自主的智能,要像人一樣去做各種事情,首先就要像人一樣,會看,會聽,會思考,然后再做決策,開始行動與操作。像人一樣獲取外界的信息,是實現人工智能的基礎。
什么是感知智能
感知智能就是讓機器會看會聽的這個部分,在感知這個方面,目前主要有三個核心內容,第一個是機器感知,第二個是計算機視覺,第三個是自然語言處理。機器感知的傳統定義是包括視覺和語音識別的。
人工智能已經在“聽、說、看”等感知智能領域已經達到或超越了人類水準。
什么是認知智能
認知智能領域包括外部知識、邏輯推理或者領域遷移,此部分還處于初級階段
認知智能將從認知心理學、腦科學及人類社會歷史中汲取靈感,并結合跨領域知識圖譜、因果推理、持續學習等技術,建立穩定獲取和表達知識的有效機制,讓知識能夠被機器理解和運用,實現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關鍵突破。
如何實現兩者的演進
要讓機器在數據與場景的基礎上能夠代替人類重復性的勞動,同時能夠和人一樣進行自我進化、思考,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進行轉變,這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對人工智能新的定義,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人機混合智能階段。
相關標簽: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