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置信,這竟是Google如今的做事方式。
或許你還沒有忘記,有個叫Maven的美國國防部AI武器項目。
而且就是因為Google參與該項目,內部抗議一波接一波,離職進諫者不計其數,近4000員工聯名聲討。
后來,內外壓力之下,2018年6月,Google官方宣布停止參與AI武器研發,并發布AI原則作為指導。一時化輿論危機為道德風骨。
然而萬萬沒想到,不作惡巨頭也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那一套。
一邊是高調建牌坊,另一邊則背地里雇傭眾包零工人員繼續進行AI武器訓練。
這,就是Google剛剛被曝光的新春之雷。
眾包平臺訓練武器AI
事情從一家名為Figure Eight(圖八)的眾包公司說起。
圖八公司,做的就是數據標注一類的工作。他們接項目,然后安排給平臺上的“工人”,并以時薪1美元(7元)支付報酬。
工人們任務也不難,看起來都是一些簡短且無須思考的任務,比如識別區分所給圖像中的人物,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就框出來,不符合就下一張。
但根據美媒The Intercept最新截獲的郵件顯示,其中就有一個專門為Google和國防部完成的項目。
而且就是那個“聲名在外”的Maven項目。
所謂Maven項目,簡而言之就是無人機武器。但跟戰狼中所用的人控無人機不同,這里的無人機有AI加持,擁有視覺能力,可以區分“敵我”,最后甚至能自主決定攻擊。
但你也知道,AI實現區分“敵我”之前,需要人類通過大量數據和案例教會AI誰敵誰友、分清楚哪些是樹木哪些是人——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這個圖八公司,接的就是這個生意。
所以按理來說,Google宣布停止參與Maven項目后,合作方圖八的任務應該也就一并中止了。
但The Intercept截獲的郵件顯示,圖八的數字工人們還在不斷交付工作,只是他們并不知道究竟在完成什么項目、又是為誰工作而已。
圖八方面也確認,Maven項目的任務還在繼續。
所以換而言之,在Google宣布中止Maven項目大半年后,背地里還有模型訓練的工作馬不停蹄。
不知道那些以離職抗議的Google員工,知道真相后作何感想?
但Google官方已經對此表示未置可否。
The Intercept就此向Google求證時,發言人把問題轉交給了圖八公司——大概就是想表明這事兒得問圖八。
不過就外泄的郵件內容來看,Google從中標Maven項目后不久,就已經跟圖八公司展開了合作。
現在想要切割,為時晚矣。
評論洶涌
事情被爆料后,網友搬板凳看熱鬧的陣仗好不熱鬧。
無論是外媒、推特、論壇還是國內的微博,網友都開啟了熱議模式,針對此事的觀點評論幾乎可以一分為三。
有吃瓜群眾對谷歌“表里不一”的行為表示大跌眼鏡,把“不作惡”寫進自己的準則卻又一再打破,不少網友表示“讓人失望”。
有網友感慨人工智能技術在成熟前竟然需要這么大的標注工作,先有人工后才有智能。
外媒VentureBeat的記者John Koetsier認為,整件事太諷刺了,人們為了訓練AI最終能替代自己干活,竟然在做一些不需要動腦子的微小工作。
也有微博網友提供了一個點子,認為與其利用零工經濟聘請兼職來標注,不如直接放到游戲里讓玩家對其訓練。
最多的討論,是關于谷歌這次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影響,不少國外網友氣憤的同時,又在“瑟瑟發抖”。
社會學家Casilli推特表示,這是一個有關發言權的問題。無論是兼職也好、零工也罷還是社交平臺的用戶,都有權利認識和監督其生產活動。
不少國內微博網友也認同此事,表示心疼這些連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的公認。
網友TeameZazzu開始擔憂谷歌的一系列AI軍事項目,他認為正如美國國家安全局此前國內大規模監聽丑聞那樣,反恐工具很快就會轉移到國內警察部門。在WAMI(廣域運動圖像)案例中,被執法機構使用顯然是違反美國憲法的,是對自由、隱私和民主的生存威脅。
王子&庶民
當然,事件曝光后的評論中,另一個問題也被凸顯。
在圖八的整個工作中,由于雇主和項目可以選擇匿名,而且工作任務被切分得極其細致。
所以工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為誰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那么爭議來了:
在AI武器這樣的“是非題”中,Google的員工有選擇的權利,但圖八的工人們,甚至連知情權都沒有。
未來這些AI武器大殺四方甚至被非人道使用時,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曾幫助過這些武器的實現。
所以在涉及道德爭議任務時,是否也該讓眾包工人跟Google員工享有同等的知情權?
而且就在最近,參與Maven項目抗議的Google員工,還獲得了“2018年度軍控人員”的全球評眩
但圖八公司的眾包工人呢?如果不是今日事件曝光,可能他們永遠不知道,自己一直在參與Maven項目。
迫于生計,他們可能也沒有選擇,但是否就此變相剝奪他們的選擇權?
另外,明修牌坊,暗地里繼續訓練軍事AI,這真的是Google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