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人口紅利減少,老年人口增長,未來人工護理等成本也將增高,新形勢下利用科技進步,新型養老方式日趨流行,關心老年人的健康護理、休閑娛樂,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讓老人充分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和舒適,智慧養老將成為中國未來養老的新形式。
智慧養老,上海已為老年人打造家門口的人工智能服務站樣板。周家渡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為老人打造了家門口的人工智能服務站,使用智慧自助體檢機器人進行包括心跳、血壓、體溫等項目的體檢,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并建立了智慧養老數據中心。
在智慧養老解決方案中,養老服務機器人將在康復、護理、陪伴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智慧養老的一個分支。
養老服務機器人的分類
目前對于養老機器人的概念沒有嚴格的界定,AgeClub(注:專注中國老年行業商業創新)根據機器人能夠解決的老年人需求類型進行劃分,將養老機器人主要分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
康復機器人分為普通康復機器人和外骨骼機器人,護理機器人主要用于移動支援、生活輔助、護理監護等方面。這兩類機器人屬于他助型養老服務機器人,主要是醫療、護理機構使用。
陪伴機器人則屬于自助型養老服務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家庭、養老機構,一般是休閑娛樂和情感交互。
服務機器人養老領域對技術要求非常高,功能要求復雜,而現階段機器人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低,目前養老服務機器人在智慧養老市場上的占用率還不高。
養老服務機器人應用現狀
《2018年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家用服務機器人中技術含量最高、與養老最密切相關的助殘機器人市場占比不足0.1%,更多的是休閑娛樂機器人(30.88%)和家庭作業機器人(67.65%)。
養老機器人作為極其垂直的細分領域,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包括幫助老人翻身、老人摔傷的救助等,加上陪伴、交流、做飯等繁多的功能,集成復雜程度非常高。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企業即便涉足養老機器人領域,更多的是采用與兒童產品通用的方案,不包含行動能力,僅停留在基本的交流對話、視頻通信等,基本可以劃歸為休閑娛樂類機器人。
家庭作業機器人包括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等,很顯然只是白電的智能化,存在功能單一化、集成度低的特點。加上健康監測、急救報警等周邊產品,所有上述的智能設備構建的智能養老市場在整個養老產業中的占比還不到1%。
即便如此,未來市場預期潛力還是巨大。關于養老服務機器人對中國來說有三大驅動要素。
養老服務機器人三大驅動要素:
護理員短缺+人均GPD突破1萬美元+機器人政策
對于中國來說,“護理員嚴重短缺+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政策規劃”將成為驅動國內養老機器人行業發展的三大要素。
1. 護理員嚴重短缺:截止2018年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
2. 經濟發展支持:經濟發展水平是養老需求釋放的重要因素。美國、日本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養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中國目前已經實現人均GDP 1萬美元。
3. 機器人政策規劃: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商用。
2017年《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實現批量生產及應用,醫療康復、助老助殘等機器人實現樣機生產,完成技術與功能驗證,實現20家以上應用示范。
大量服務機器人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為我國養老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
隨著技術水平的進步,在未來,智能化、多功能化、技術高度集成的養老服務機器人會成為發展的重點,走進千家萬戶,助力中國智慧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