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消息,歐盟正著手于發布關于人工智能和社交媒體的相關法規,以規范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創新發展。此消息一出,硅谷科技巨頭Facebook、谷歌以及蘋果等高層第一時間趕赴歐洲,期望能進行有效溝通,在當地政策監管趨嚴的同時不會扼殺技術創新,更不要影響到自己的業務。
除了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和蘋果公司人工智能業務高級副總裁約翰·詹納安德里亞(John Giannandrea),還有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都來到了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塔格爾(Margrethe Vestager)等當地官員進行會面談話。
這些科技巨頭高管齊聚于此的主要原因是:歐盟正在討論是否需要出臺新的數字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關于企業如何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的規范條例。這條法規的出臺對許多行業,尤其是科技行業而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Facebook、谷歌和蘋果等在人工智能領域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科技巨頭尤為重要。
“雖然人工智能會給歐洲和世界帶來便利,但人們始終對它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保持一定的擔憂。”皮查伊上個月在布魯塞爾發表演講時指出,對人工智能進行有效的監管是必須的,需要在規則與創新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樣才能讓人工智能發揮其真正的用途。
歐洲近年來擬定越來越多關于科技的監管政策,硅谷高管們都在為此采取相應的對策。歐盟最近通過了有關數字隱私的法律法規,也對谷歌和其他公司就反壟斷問題進行了相應處罰,從而促使其他地區和國家對科技企業采取更嚴厲的監管行為。歐盟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政策也可能會成為其他地區效仿的案例
無論是技術專家還是商業大亨,亦或是政府高層人員,都不可避免的承認人工智能是世界上目前最具變革的技術之一。但是,它給每個人的隱私和日常生活帶來了未知的風險,其中就包括科技未來是否會取代人工作的可能。
歐盟起草的這份人工智能政策初稿將于本周三公布,同時還有歐盟對未來幾年數字化發展、如何擴大歐洲本土科技影響力等的建議。議員們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此次討論有可能持續一整年。
業內人士希望這份政策能夠規范人工智能在醫療保健、自動駕駛等高風險領域的應用,以及政府會如何對人工智能進行嚴格監管。
韋斯塔格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是世界上最有創造性的技術之一,但也存在很多未知的危險,因為它的決策是基于大量數據進行復雜計算得出。她還說到,必須要保護公眾隱私、防止技術引起歧視以及確保開發使用人工智能的公司可以解釋其工作原理等相關要求。
此外,她還對面部識別技術被廣泛使用表示擔憂,因為需要這項技術的場景無所不在,為此,在實際應用之前需要有合適的監管政策。韋斯塔格爾還表示很想聽聽科技高管們關于人工智能和數字政策的想法,但歐洲不會被動地行動。
歐盟委員會新任主席烏蘇拉 馮 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領導著人工智能新政策的制定,2019年11月上任的馮·德萊恩給韋斯塔格爾100天的時限,讓她在截止日期之前公布一份關于人工智能的初步提案。
時間如此緊迫不免讓人擔心這些規定是否足夠合理完善,人工智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適用范圍非常之廣,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使用的數據。科技行業人士表示,監管太松懈可能亦會給人工智能的優勢造成阻礙,例如疾病診斷、自動駕駛汽車的制造或是更高效的網絡環境。
熱衷于對人工智能進行投資的伊恩 霍加斯(Ian Hogarth)表示:“這是一個發揮領導作用的機會,但不能只是監管,僅僅從監管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很難有所突破。”
歐盟關于人工智能的獨立討論,也意味著歐洲正逐步原理美國主導的技術觀點。多年來,美國立法和監管機構基本上沒有干涉過硅谷公司的發展,對社交網絡的虛假信息傳播等問題也基本不進行審查。
此次歐盟和其他地區政策制定者的行動,通過親力親為的方式,為公民隱私、反壟斷和互聯網內容設置監管邊界。上周,英國公布了通過建立新的政府機構來監管互聯網的計劃。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Southampton University)的計算機科學家、曾擔任英國政府人工智能顧問溫迪·霍爾(Wendy Hall)教授表示:“技術正沿著地緣政治路線分化。”
采訪中,韋斯塔格爾將歐盟在科技監管的規范度比作其對農業的監管,因為在美國允許使用的許多殺蟲劑和化學藥品在歐洲都是禁止使用的。她表示:“歐洲認為,如果事情有風險,那么整個社會都希望對此進行監管,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創建一個讓人們可以確信所發生事情的社會。”
歐盟議員在起草人工智能政策中誕生了各種想法,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以來,各種組織共發布了44份報告,對人工智能提出建議。在美國,政府則很樂意為人工智能提供研究資金,而不是制定監管政策。美國白宮本月公布的預算提案委人工智能預留了大約11億美元。
韋斯塔格爾說,政策不僅會增加研究經費,也會打造一個監管框架,從而限制人工智能可能會造成最大傷害的領域。她表示,自己并不擔心人工智能在Spotify上推薦一首歌曲或在Netflix上推薦一部電影,而是決定誰能獲得貸款或診斷出什么疾病。
討論過程中,關于歐洲如何實現人工智能最大化收益目標的提案細節可能會引起激烈討論,預計民間團體、銀行、汽車制造商和醫療服務商業會參與到討論中。
最終,這些規則將Faceboo、谷歌和谷歌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這些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并一直在爭奪該領域的頂尖工程師。人工智能出現在蘋果的Siri和Face ID等產品中,也為谷歌的搜索引擎、自動駕駛汽車以及為Facebook的推送廣告提供服務。
Facebook和蘋果拒絕對歐盟政策進行評論,皮查伊上個月訪問布魯塞爾時,有人問他,歐洲地區的人工智能規則應該是什么樣的。他說,如果歐洲監管過多,將會對經濟產生持久影響。
“歐洲工業采用和改造人工智能以滿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對歐洲大陸的未來至關重要。” 皮查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