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月份,新冠狀病毒出現以來,我國各方迅速做出反應,有效減緩了疫情的快速傳播。
在疫情這一段時間,我們也充分地感受到了中國醫療人員的強大力量和團結精神,尤其是一直奮戰在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們,他們每天面對大量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病人,需要很多的診斷和治療,CT檢查等方面的需求激增,如今這個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有沒有什么技術能幫助前線醫生提高效率,減輕他們的負擔和壓力?
2月21日消息,搭載最新“騰訊覓影”AI的應急專用CT裝備已經奔赴湖北,今天開始將先后部署到武漢協和西院、武漢日海方艙醫院、洪湖市人民醫院。
這套“騰訊覓影”AI輔助診斷新冠肺炎的解決方案,在患者CT檢查后最快2秒就能完成AI模式識別,1分鐘內即可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參考。
由于胸部CT影像能直接反映肺部病變情況,抗疫前線影像科醫生的工作量巨大。不但排除疑似病例要做CT檢查,治療期的患者平均每5天也要做一次CT檢查。據IT之家了解,一次胸部CT檢查往往能產生300張左右的影像,醫生只靠肉眼閱片將耗費5-15分鐘。AI參與提供診斷參考,就意味著它能協助醫生把檢查效率提高數倍,讓患者得到更及時的治療。

(AI對CT圖像進行自動分割:綠色圈是肺部,藍色圈是新冠肺炎病灶)
為了快速支援投用,這次“騰訊覓影”采用了可移動的應急專用CT裝備,能獨立于醫院或放射科之外,避免受檢者交叉感染。同時,“騰訊覓影”對新冠肺炎的影像識別模型做了針對性優化。AI會對肺炎病灶區域進行精確圖像分割,提供肺炎病灶定量分析,幫助醫生準確評判患者肺炎的嚴重程度及其發展過程。下一步,“騰訊覓影”還將提供病例隨訪,方便醫生比對患者病情,評估治療效果。
人工智能強大的學習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無論是在病毒信息采集還是病情整理方面,人工智能都是要比人工快很多。能夠幫助更多抗疫前線的醫生和患者,讓更多的人的工作變得簡單,加快了對病人的排查和檢查,較少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