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美國和中國的專利排前,歐洲不甘落后,想搶占人工智能市場份額。
2月19日,歐盟委員會在布魯塞爾發布《人工智能白皮書》,旨在大力促進歐洲人工智能(AI)研發,同時有效應對其可能帶來的風險。分析稱這份文件代表了歐洲新數字戰略的開始,同時對美國及中國科技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委會。
該規劃旨在促進歐洲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能力,推動道德和可信賴人工智能的發展。此前有媒體透露“草案建議3至5年內禁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公共場所,目的是留出更多時間評估技術風險”。
同時,歐盟將對AI應用進行監管,包括對企業利用AI技術監督的方式。這將對許多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谷歌、Face book和蘋果等在AI技術上投入巨大的科技巨頭,這也導致硅谷企業高層密集前往布魯塞爾與歐盟高官會談。
白皮書由政策框架和未來監管框架要素兩部分組成,白皮書表示,歐洲需要大幅提高人工智能研究和創新領域的投資水平,目標是未來10年中,每年在歐盟吸引200億歐元的AI技術研發和應用資金。還將通過頂尖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吸引最優秀的教授和科學家,并在人工智能領域提供世界領先的碩士課程。包括要創建歐盟單一數據市場,促進AI技術在日常領域的使用,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等歐盟企業的數據將作為基礎,創建公開透明又尊重人權的“AI規則”等。
歐委會發布公報說,恰當地使用數字技術將使企業和民眾在多方面受益,未來5年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歐委會將聚焦三個目標:讓技術為人服務,公平和有競爭力的經濟環境以及開放、民主、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人工智能白皮書》目前面向公眾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5月19日。按計劃,歐委會還將于今年底制定出臺《歐盟數字服務法》。歐盟議員們將圍繞這些政策展開辯論,包括對如何擴大歐洲本土的科技產業進行討論,預計相關辯論將貫穿整個2020年。
分析人士指出,歐盟此舉不僅是為了補充科技短板,也是為了搶抓數字時代的全球規則主導權。
《人工智能白皮書》中構建了一個卓越的、可信賴的人工智能體系框架,圍繞“卓越生態系統”和“信任生態系統”兩個方面的建設展開。此前媒體透露的,3至5年人臉識別應用限制條款并未出現在正式版的白皮書中。
歐盟規劃通過公私部門合作調動整個產業鏈資源,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以加快人工智能部署。
并表示,歐洲需要大幅提高人工智能研究和創新領域的投資水平,目標將在未來10年中,每年幫助歐盟吸引200億歐元的AI技術研發和應用資金。
但由于人工智能系統非常復雜,某些情況下可能存在重大風險,對于投資的監管路徑設立雙重目標:一是推動AI進步;二是應對在使用AI過程中產生的相關風險。
歐盟認為建立信任至關重要,在一些高風險領域需要清晰的規則。歐盟將繼續執行嚴格的消費者保護規則,以解決不公平的商業行為,并保護個人數據和隱私。
《歐洲數據戰略》
歐盟委員會發布文件表示,合理地使用數字技術將使企業和民眾在多方面受益,在未來的5年的數字化轉型方面,歐盟委員會將聚焦三個目標:讓技術為人服務、公平和有競爭力的經濟環境以及開放、民主、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歐洲數據戰略的長期目標是確保歐盟成為“數據賦能”社會的榜樣和領導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計劃建立統一的數據市場,解鎖尚未得到利用的數據,使數據能夠在歐盟范圍內流動,實現產業、學術、政府等部門共享。
同時結合人工智能發展中帶來的機遇,歐洲將加強產業和技術能力建設,并采取相應措施使得歐洲成為全球數據中心,將歐洲打造成為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最安全、最動態的數據經濟體。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進步,道德標準與創新之間的矛盾也逐漸達到峰頂。
谷歌CEO曾表示:“AI太過重要,必須受到監管,人們非常擔心AI造成的潛在負面后果,公司不能僅僅建立新技術,而放任市場力量來決定如何使用它。”
相反的是,莫斯科則選擇采用俄羅斯NtechLab公司提供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城市間“大規模”部署了實時人臉識別系統。
AI技術是當下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砝碼,也是推動科技發展、生產力整體提升的關鍵戰略。
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通過改善醫療保健、提高農業效率、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維護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改變人們的生活,但也帶來一些潛在風險,如決策不透明、性別或其他形式的歧視、侵犯私人生活等。
AI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趨勢,AI在不斷發展中,會越來越趨向于正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