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仍在繼續蔓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也在不斷增加,盡管各省已緊急調派醫生護士前去增援,但醫護人員仍然在滿負荷工作。
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關鍵階段,國家最高領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國一大批人工智能企業結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開展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攻關任務,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技術和智能產品優勢,紛紛出資出力、出技術出產品,積極投身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在疫情防控、疾病診斷、民生保障等諸多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讓我們來看看AI人工智能企業在這次新冠狀病毒疫情中,各顯神通,都扮演的什么角色呢?
獵豹移動 獵戶星空
獵豹移動的機器人醫療系統疫情防控方案,旨在通過AI機器人在一定范圍內承擔預診、巡房、遞送等等大量簡單卻又耗力的流程化工作,減少醫護人員工作量及被感染的風險。獵戶星空“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的設計以“非接觸式處理”為核心原則,能夠讓醫生通過視頻遠程查看病人情況,測體溫、查舌苔,與病人交互了解身體狀況,采集的數據對應每個人臉ID,給病人發送診療問答、防控知識的視頻和圖片,病人在必要時也可直接通過視頻與醫護人員聯系。
機器人輔助預診、分診與遠程診療,減少醫護人員交叉感染
機器人醫療系統疫情防控方案中的"智能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豹小秘基于獵戶星空行業唯一全鏈條AI技術,具備自然語音交流、人臉識別自動、導航與自動引領等功能,應用于醫療環境,能夠提供發熱預診、隔離問診、人臉識別、遠程巡房、醫院導航、數據收集等醫療服務。獵戶星空"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搭載紅外測溫模組,能夠實現非接觸式高精度體溫測量,最大化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快速準確完成人流密集場景下群體和個體體溫篩查。機器人可實現全天候紅外體溫測量,實時上報,幫助建立醫院高流量下體溫智能巡檢第一道防線。此場景應用功能即使在非醫院場景的社區場景、商場場景、企業辦公場景均可使用。
此外,“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豹小秘可為患者提供基本的指引,例如可以告知患者去哪里掛號、化驗結果去哪里取需要多長時間、發熱了怎么辦等問題,如果患者有發熱情況,可以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實現醫生與患者的遠程問診,盡量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接觸,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除此之外,定點醫院的發熱急診、病房部署機器人后,醫生可在后臺操控機器人,觀察患者情況,和患者直接溝通,實現遠程診療,避免醫生直接接觸病人,避免交叉感染,有效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減少對各種防護器具的需求,此舉可以減少醫患接觸,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染。醫生通過機器人的視頻和語音功能與患者溝通,同時支持文字輸入法轉語音播報,語音輸入法轉語音播報,以及快捷鍵回復。除特殊情況外,醫生不會進入病房,而是通過機器人為患者進行日常的檢查。
學習使用后的呼吸科醫護人員表示,在使用獵戶星空“智能疫情防控機器人”為病人接診后,這臺機器人為他們科室的預診、分診幫助很大的忙,之前科內人手不足,面對疑似患者們前來問診,幾乎每個人都是24小時隨時待命,全天無休,連護士人手都十分緊缺,而豹小秘這臺機器人,能夠提前幫患者進行體溫篩查、流程指引,不僅來院就診的患者們有條不紊起來,科室的大夫們也減輕了少許負擔。他最近嘗試用豹小秘進行了遠程查房,通過視頻攝像頭直接與患者面對面,在交流、診斷方面,覺得十分方便。
豹小秘的功能很多,已經落地的行業,如下圖
以下是獵戶星空的的豹小遞機器人助力戰疫情
1月31日,獵戶星空向武漢火神山醫院交付了智能遞送服務機器人——豹小遞,他可實現自主路徑規劃、智能避障、語音控制、主動問詢、閑時自動充電等功能,應用于醫療場景,能夠提供標本遞送、化驗單遞送、藥品遞送、防護工具配送、消毒工具配送、醫療廢料運輸等醫療服務。"智能疫情防控遞送機器人"可以代替醫護人員完成化驗單、藥物等遞送工作,由機器人完成這些簡單但耗力的流程化工作后,醫護人員可以由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并且減少遞送路上的感染。舉例來說,在醫院場景中,豹小遞可以實現化驗單、藥品、醫療防護物資、消毒工具、醫療廢料的定點配送與運輸。機器人完成工作后,再由醫護人員對其消毒,這樣既減輕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又避免了院內人員及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減少了疫情傳播的風險。
獵戶星空還有很多其他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如下
達闥科技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作為云端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達闥科技迅速做出反應。1月30日,達闥科技攜手中國移動將首批捐贈的5G云端醫護助理機器人、5G云端消毒清潔機器人、5G云端智能運輸機器人和5G巡邏溫測機器人及緊急發往武漢和上海醫院,全力協助醫護人員全力抗擊肺炎疫情。
上崗的5G云端智能機器人包含了服務機器人、消毒清潔機器人,在中國移動的5G網絡的支持下,可幫助醫護人員執行導診、消毒、清潔和送藥等工作,助力病區醫護人員減少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圖為達闥科技和中國移動共同研發的5G云端智能醫護機器人在武漢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病房開展護理協助工作
智能識別:在高密度人員流動場景中快速識別疑似患者
百度、商湯科技、中電11所、海康威視、深思考、云從科技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技術賦能紅外熱像儀,實現全景拼接、目標檢測、目標跟蹤、目標識別等功能,助力大范圍群體測溫及預警問題,大幅提高測溫效率和異常體溫者檢出的準確率,基本實現了公共場所無人值守的智能體溫檢測。
曠視科技提出了“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新思路,通過 AI 技術輔助在各類公共場所(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機場)等高密度人員流動場景下的工作人員快速定位體溫異常者,實現非接觸密集型人流AI 輔助溫感解決方案,非主動接觸即可高效識別、篩查、分析高溫人員,保障開放場所的通行效率與可控度。目前,已部署于北京地鐵、海淀政務大廳等,應對返程高峰及重點區域疫情防控。
圖為曠視科技“明驥”產品界面
四川川大智勝還提出了基于體溫檢測與三維人臉識別的人員身份精準管控解決方案。該方案可高效完成戴口罩人員的身份識別和體溫檢測,將體溫檢測結果與人員身份進行有效綁定。
算法算力:助力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發
阿里集團與李蘭娟院士所在的浙江樹蘭醫院合作,圍繞基于深度學習的快速Cryo-EM三維成像技術開發、融合拓撲和幾何特征的深度神經網絡用于配體-蛋白質預測、基于深度學習的蛋白質結構預測、利用蛋白質序列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等重點內容開展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的研究工作。在疫情期間,阿里免費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的進程。
智能醫療:輔助醫生CT影像診斷
在CT影像快速診斷方面,北京推想科技與武漢同濟醫院和深圳三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合作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別版,已于1月29日正式上線。據了解,該項目可對檢出的病灶進行測量、密度分析,支持患者前后片對照,提供量化數據對比結果,對患者進行轉歸分析,幫助醫生更快完成疑似患者診斷。據統計,截止到2月2日18時,該功能已在10家醫院上線。
圖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影像科醫生正在使用推想科技肺炎AI特別版產品
平安科技的肺部CT影像人工智能系統,可解決新冠病毒性肺炎肺部CT以及數字化胸部X光片的病灶檢測與識別問題,能快速檢測CT影像中的肺部磨玻璃影和實變等病毒性肺炎典型病灶。北京安德醫智聯合解放軍總醫院,計劃在一個月內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工具,免費提供給全國各級醫院使用,助力疫情的防控工作。
在上海區域新冠肺炎重點收治單位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指導下,依圖科技針對當前新冠肺炎傳播迅猛,但臨床缺乏對新冠肺炎影像表現、病程進展、預后轉歸等臨床經驗的情況,建立基于肺部CT影像的定量評估和療效評價系統。該系統對于臨床快速評價病情、定量評估患者療效、評價患者預后等至關重要。
圖為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醫生正在使用依圖醫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進行精準診斷
東軟醫療為武漢“雷神山”醫院和武漢同濟醫院捐贈NeuViz128精睿CT及NeuViz Prime極速能譜CT,能夠實現隔室操作,減少醫護感染機率。
智能機器人與醫務人員共抗疫情
上海鈦米機器人公司研發的智能消毒機器人已在武漢、上海等地醫院的隔離病房、ICU、手術室、發熱門診投入使用,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人員安全。
創澤智能機器人在山東省、甘肅省、廣西省、河南省、江蘇省、新疆自治區等醫院及衛生服務中心推廣應用,主要進行病人導診問詢、掛號診療等工作。
圖為創澤智能醫療導診機器人在疫區工作
華科精準手術機器人具有術前智能手術規劃、智能患者定位、智能手術引導、智能血管規避、以微創方式減低開放手術比例等獨特功能,對降低手術前、手術中患者感染概率具有顯著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手術預后效果,提高醫療效率。
智能語音:足不出戶實現高效隨訪問診
阿里巴巴達摩院、百度、騰訊、京東、搜狗、百應科技、平安科技、科大訊飛等公司提供AI智能客服機器人,承擔了智能疫情通知回訪、重點人群隨訪調查、智能處理各種咨詢來電、疫情心理慰問師等在線服務,還通過“智能語音功能+一線醫務人員”的方式,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疫情防護相關知識問答和免費醫療咨詢“在線問診”服務。
北科瑞聲作為“東華醫為智能語音HIS系統”的獨家合作伙伴,緊急規劃面向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隔離區的非接觸智能語音即時通信系統和智能語音HIS系統。后者采用語音直接操控的方式,可在醫護人員在穿戴防護服和多層口罩的情況下使用,操作簡單容易掌握,智能語音應用減少接觸的“二次感染”。
大數據:追蹤疫情的“腳印”
曠視科技、云從科技、云天勵飛、騰訊、科大訊飛、搜狗、浪潮集團、第四范式、京東城市等公司利用大數據挖掘分析人員軌跡數據,通過多維度的分析和模擬,構建高維機器學習模型,預測感染風險,進一步提升高危感染人員精準篩查比例,有利于快速掌握疫情動態,實施疫情精準防控,有效控制疫情的傳播和擴散。同時,在社交媒體方面,騰訊、字節跳動、小米、搜狗、國星宇航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衛星遙感影像進行傳遞疫情動態、精準辟謠,并講述在抗擊疫情前線發生的動人故事,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廈門美亞柏科建設的大數據平臺和系統,已為北京、遼寧、云南、廣東、福建等近十個省市的執法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可提供疫情重災區進入人員和車輛的動態訊息,分析疫情可能擴散的范圍和趨勢,查詢確診或疑似病例人員的相關信息,便于執法部門精準施策,應對緊急情況。
AI機器人+教育:把課堂搬回家
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科大訊飛向湖北省中小學免費提供智慧空中課堂(線上直播教學系統)。目前形成的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教學助手、智慧空中課堂、同步課后作業。截至2月2日,科大訊飛已初步完成了全國1000多所學校的部署及課前培訓,2月2日上課學校數175所,當日總聽課學生人數達22萬人,最大并發10萬人,平臺整體穩定,無重大故障。
以下是科大訊飛的阿爾法蛋教育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