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31 日午夜 12 點,圓通速遞司機吳寶明從長沙出發。2 月 1 日上午 10 點 15 分,經過接力配送,從北京、甘肅空運到長沙機場的 500 套防護服、400 個醫用帽、900 雙手套等醫療物資抵達抗疫重點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歷時 10 小時。
1 月 26 日,一位愛心人士給協和醫院捐贈 3000 只口罩。1 月 31 日,協和醫院從武漢紅十字會 " 求 " 到了這批口罩。醫院員工在紅十字會倉庫 " 領取 " 過程耗時 3 小時??谡衷诩t十字會倉庫滯留 6 天。
這 6 天,根據官方通報的數據顯示:新增病例超過 1200 例。
人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全國都在積極捐款捐物資,但武漢的重點醫院卻仍然物資緊缺,以至于需要作為個體的醫護人員,在社交網絡上不斷地向外界求助。
因為所有捐贈物資必須過武漢紅十字會,而這個只有 25 名員工的組織,不僅沒能力處理物資分配,而且還決定把稀缺的醫用口罩發給以男性生殖健康為主業的幾家醫院。甚至,當協和醫院的醫生來取本就是定點捐贈給他們的物資時,居然還要出示介紹信。

這個系統是如此落后,收到的物資放在在哪里都不知道,更別提什么數據管理、精準匹配或信息化系統了——這 25 個寶貴的員工可能連個會做 Excel 的人都沒有;這個系統非常陳舊閉塞,人員明顯不足以應對任何突發事件,還從未想過,或者干脆直接拒絕引入外部的援助;這個系統它會自我運轉,僅僅是一名保安也會被馴化,自覺地把央視的記者攔下來,告訴他 " 如果不攔你,我自己的飯碗將會不保 "。
這樣一個系統,讓一個合乎邏輯的決策也產出惡果。比如,在疫情等突發事件時期設立一個統一管理捐贈物資的機構,本應是一件能通過集中處理物資分配來提高效率的事情,最終卻被交到了最低效、信譽和信任度已損毀殆盡的武漢紅十字會手上。
在這個舊系統的操盤者看來,世界仿佛運轉在一個平行宇宙里。在他們思考如何保障物資分配時,親手建立起中國強大的物流體系和信息化系統的人們仿佛并不存在。但正是這些力量,在人們對武漢紅十字會的效率忍無可忍之時,將救命的物資高效送達。
菜鳥通過綠色運輸通道,向中通、圓通、韻達、德邦等快遞公司發出動員后,協調全國運力,從 9 ?。▍^、市)40 家單位運送援助物資。從接受任務到全國各地航空、車輛、司機緊急調動,直至全部送達協和醫院,僅僅用時 3 天。至今菜鳥已經將 200 多萬件救援物資從海內外送到湖北武漢、黃岡、襄陽、孝感等地。

這個系統信奉專業主義,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辦,像菜鳥動員的物流企業、運輸公司,術業專攻,用最短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任務;這個系統開放務實,讓各方能互相合作的同時實現各自的利益,比如美團和餓了么都在為仍然堅守在崗位的快遞員工提供切實的經濟和健康保障,而不是只空喊口號;這個系統會自我迭代更新,它把人當作人看待,重視人們的需求,比如協同辦公軟件及時更新自己的功能,從協作人數到健康追蹤的各項功能都能快速上線,微信、釘釘及時上線遠程問診,來幫助人們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這個系統是在競爭中形成的,是尊重規律和尊重個體的。在此次疫情爆發后,一個靠數據、開放協作和智能化配送等方式調動海內外力量全力抗擊疫情的系統,和一個靠命令、管控和拍腦門決策勉力而為的系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看似歲月靜好的日子里,我們習慣了自己的生活運行在這樣一個新的系統上。但這一次的疫情讓人們突然發現,原來這么多關乎性命的事情依然運轉在舊系統上。它的所有弊端都顯露了出來,人們的切膚之痛讓這一切顯得更加糟糕。
現在,所有人都意識到:實現我們整個社會運作系統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系統升級,讓 " 新的系統 " 不僅應用于商業生活,也更普遍地應用于社會治理和社會生活,我們才能有一個更安全和有前景的未來,也才能避免武漢紅十字會這一類的荒誕劇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