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2020世界經濟論壇上,任正非就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科技競賽等話題發表了最新看法。
針對人類技術發展面臨的風險
任正非:第一,我們首先要看到科技是向善的,科技發展不是為了作惡,而是向善。人類曾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發展的歷史,在過去幾千年,技術進步緩慢與人們的生理進步基本是同步的,內心沒有恐慌;當火車、輪船、紡織機械……出現的時候,人們也出現一些小的恐慌,但是后來工業社會的發展把這些恐慌消除了;進入到信息社會時代,技術奇點的爆發間隔的周期縮短了,現在電子技術已經高度突破,盡管摩爾定律還會約束電子技術的進步,但是今天把芯片能力推進到2納米、3納米,已經不是問題了
第二,由于計算機能力的極大提升,已經讓信息技術撒滿了整個世界。加上生物技術、物理、化學、神經學、數學……各種技術的突破、跨學科和跨領域的突破、學科交叉創新的突破,給人類社會積累了足夠的能量,這個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到達臨界點時,都會發生智能爆炸。這個“技術大爆炸”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慌,爆炸是好還是壞?我認為是好的。在新技術面前,人類總會利用它來造福社會,而不是利用它來破壞社會,因為絕大多數人向往未來是幸福的生活,不是向往受磨難。
我剛出生時,原子彈在廣島爆炸。我七、八歲時體會到,人們最大的恐慌就是原子彈,全球都恐慌原子彈。但是,隨著人類社會拉長的歷史鏡頭來看,原子能發電能造福社會,放射性醫學等各方面的應用都造福了人類。所以,今天我們沒有必要對人工智能這么恐慌,原子彈爆炸可能會傷害人類,但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不會對人類有多么大的傷害。
人工智能的利與弊
任正非:當然,我們公司僅僅是研究弱人工智能,在封閉系統中,有清晰規則和完整的信息條件下。有一定條件和數據支撐的,來促進工業、農業、科學、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這是有邊界的。比如汽車駕駛、礦山開采、藥物技術等一系列是有邊界的,這些邊界在人工智能提高以后,大幅度創造了財富。
比如礦山開采是否可以完全采用人工智能,沒有人是可以的,我們已經實現在幾千公里外遠程遙控開采礦山,如果這個礦山在冰凍地區、高海拔地區,價值一定是存在的。將來一些龍頭礦山(如巴西礦山)實現這種開采方式是可以的,但我們必須對一些企業有深入了解,才可能做成。當然,我們深入了解主要需要礦山專家和電子專家結合起來才可能了解,也只有好的醫生和電子結合起來才能做到遠程醫療。
有人說“在創造財富過程中,會有很多人失業”,這是社會問題。但是,財富多創造出來,總比少好。今天的社會,即使是窮人,絕對財富比幾十年以前也增多了,雖然貧富懸殊拉大,但不等于窮人走向更加絕對貧困。解決社會的貧富懸殊造成的沖突,是社會問題,不是技術問題。如何平衡財富的分配,是各國政府的政策、法律……,對治理提出了挑戰。
中美兩國的技術競爭
任正非:目前中國教育其實還是沿著工業社會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培養工程師為中心的教育體系,所以人工智能在中國不可能發展很快。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需要大量的超級計算機、超級聯接、超級存儲器,這些方面中國還是一個在科技上剛起步的國家,所以我認為美國是自己憂慮過多了。美國長期習慣是世界老大,認為每件事情都應該是它做得最好,如果某一件事別人做好了,可能它心里就會不舒服,但不舒服并不代表世界潮流。
會不會出現與電子技術結合的新人類
任正非:我認為,全人類最終都應該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研究如何造福人類。赫拉利教授專門講了,要制定一些規范,什么東西允許研究,什么東西不允許研究,來控制它的走向,科技也有倫理問題。赫拉利教授想的電子技術侵入人類思維,和人融成一種新的形態,我個人認為在未來二、三十年內或者更長時間還不會出現。最早出現的是改造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多財富。只要有更多的財富,政府有分配的東西,就能平衡社會矛盾。
隨著技術交流越來越方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越來越充分,讓人類變得更聰明,其實是人類的聰明速度在加速。比如,我們現在看小學生課本,已經看不懂了,怎么小學生學這些東西呢;以前我們大學才學習的課程,現在中學已經學完了。這些說明人類在信息社會中實際是進步了,進步了也還是要以人來掌握,不同的人掌握的程度不一樣,那么就業方式就不一樣。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社會上應該是存在的,不是被奴役了。
因此,對人類了解的深入程度,是一步步了解。至于赫拉利教授說“電子侵入人類,人類變成神了”,也不用擔心,因為人到80歲就死了,靈魂是不能繼承的,他不可能成為神人。
華為對今年的發展胸有成竹
任正非:本來華為公司是一家很親美的公司,華為今天之所以這么成功,絕大多數管理都是向美國學習的。因為公司從創立至今,我們聘請了幾十家美國顧問公司來教華為如何管理。在教我們管理的過程中,其實公司整個體系就很像美國,美國應該感到驕傲,因為是它的東西輸出以后給我們帶來了發展,我們是它管理輸出的樣板。
從這點出發,我認為美國不必過于擔心華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成長。美國去年打擊我們,沒起到多大作用,我們當時認為自己基本能夠抵抗,因為過去十多年前已經開始做了一些準備。今年美國可能會繼續升級對我們的打擊,我們會受到一些影響,但影響也不會很大。十幾年前華為實際是一家很窮的公司,在二十年前我自己并沒有房子,租了一個三十多平方米的房子住。錢到哪去了?全部投資在公司研究、開發。如果當時我們對美國有安全感,實際不需要做備份,正是由于我們沒有安全感,才花了數千億做了備胎,應對了去年第一輪打擊。今年第二輪打擊,因為有去年抗受打擊的經驗和隊伍的鍛煉,我們更加胸有成竹,不會出現多大問題。
會不會因此分裂出兩個世界
任正非:世界會不會因此分裂出兩個世界呢?我認為,不會的。科學是真理,真理只有一個,任何一個科學家發現真理,就會廣播讓全世界知道,在科學技術底層,全世界是統一的。但是技術發明本身可以多元化的,這是實現形式的不同罷了。比如汽車有多種型號在競爭,這有利于社會進步,不是強調社會必須唯一推進一種技術標準。所以,世界會不會分裂?科學技術底層統一,是不會分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