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經常在公共場合可以看到一些關于AR或者VR的宣傳海報,在沒有特意調查之前,很多人容易將兩者弄混淆。其實,AR被稱為增強現實技術,而VR則被稱為虛擬現實技術。簡單來說,AR強調“增強現實世界感”,VR強調“沉浸虛擬世界”。兩個技術發展方向是不同的。
不同于VR設備把虛擬場景真實化,AR設備則是在實景的基礎上再加上虛擬的東西,讓我們的眼睛能看到更豐富的信息,而VR則是完全的虛擬現實技術,你只需要閉上眼它就能把你帶進虛擬場景。
目前有哪些AR方案
成立于瑞士的一家專注全息AR技術研發的高科技公司WayRay,去年年初和斑馬智行合作,共同開發出一種全新的車輛導航及信息娛樂系統Navion,而這套系統就是基于AR技術研發,它可以對路況方向、街道行人等駕駛基本信息進行實時提醒。從宣傳展示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款產品已經大大強化了傳統的HUD顯示設備,馬路情況,路邊信息,速度,時間,電量已經可以全部顯示出來,就好像正在駕駛科幻電影中的汽車,濃濃的科技感鋪面而來。
(圖片來源于京龍睿信官網)
與WayRay類似,國內品牌京龍睿信也推出了自己的產品AR-HUD,從官網公開消息,它的投射距離在在8-10米,產品功能和WayRay大同小異,也是可以結合實際交通路況,加強駕駛員對外部環境的感知度。
當然,AR技術應用范圍可不僅僅只有汽車,它還可應用在尖端武器、飛行器的研制與開發、數據模型的可視化、虛擬訓練、娛樂與藝術等領域上,而且由于其具有能夠對真實環境進行增強顯示輸出的特性,在醫療研究與解剖訓練、精密儀器制造和維修、軍用飛機導航、工程設計和遠程機器人控制等領域,具有比VR技術更加明顯的優勢。
目前VR有哪些方案
相比于AR技術產品,搭載VR技術的產品就多得多了,例如HTC Vive,索尼PS VR、Oculus Rift、三星Gear VR、Avegant Glyph等等一些,而現在比較流行的方案有以下幾種:
在繁華的商業街,開設一家VR游戲體驗館。目前,VR游戲在競爭類別中非常受歡迎,包括賽車比賽,射擊比賽,競技比賽中玩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互動,然后感受相應的體感和身臨其境的效果。有如此效果,自然贏得了大多數玩家的熱愛。只需要戴上頭盔,就可以感受到一個既真實又虛幻的世界。
(圖片來源于網絡)
VR技術應用于汽車研發,在2017年,福特宣布與微軟合作開發一套專門針對汽車外型設計的系統。通過微軟HoloLens設備可實現1:1比例建模,相比通過顯示器看到的畫面沉浸感更強,而且這套設備還能精準地對產品進行快速修改,有了VR設備,汽車造型設計比在電腦上更真實,靈活度也更高。
AR/VR到底市場前景如何
據研究公司Tractica預測:未來幾年,企業在VR/AR方面的支出,將遠遠超過消費者。從2016年到2021年,VR/AR企業支出的復合增長率約為60%,將從5億美元增長到92億美元,比同期消費者支出高出約35%。今年4月,Tech Pro Research對AR/VR展開了獨立研究,結果表明:未來幾年,AR對企業的推動力會遠遠大于VR。
到2020年,預計VR/AR市值將達1500億美元,而其中只有300億美元屬于VR。
Tech Pro Research還發現,目前雖然VR普及率(89%)比AR(80%)高,但所接受調查的公司中,有39%的企業已經在已各種形式利用AR。在企業未來的規劃中可以看出AR顯然是贏家。
編輯點評:
2016年可以說是AR和VR創投元年,眾多投資機構都十分看好這兩項技術,可以肯定的是AR/VR技術在未來會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從產品研發到日常生活,它們一定會是今后的趨勢。不過,經過2016年和2017年洗禮之后,市場也開始逐步回歸冷靜,從研究公司Tractica的預測可以看到AR/VR的研發前期需要注入大量資金,且遠遠超過回報率,這不免讓投資者有些擔心這個項目是否能夠安穩落地。總之,技術的發展都是緩慢推進的,就算現在投入成本昂貴,但等到了技術成熟的時候,成本也一定會降下來,畢竟未來屬于智能時代,無人可以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