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和人工智能最大區別,是人與非人的本質不同。哪怕未來真的由生物工程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而成的人形強人工智能,哪怕它真正成為一個新生物種,一個真正的生命體,它本質上仍然不是人類,因為它的來源限定所致。
人類的意識里有理性與感性兩部分內涵,而人工智能基本是純“理性”,哪怕它能模擬人類情緒,但依然是理性在表演感性,若想像人一樣擁有情緒、情感,可以說恐怕其難度比人工智能技術本身不低吧!因為至今人類仍對“情感”本質及其機理知之甚少,又怎么給人工智能注入感情呢?人類的知識它們可以很方便的學習到,但對碳基生命體人類的情感,即便是深度學習或自我學習,怎么學都只是獨具其形吧,最起碼現在看是這樣,這也是人工智能詩歌被稱作“塑料花”的原因吧,很逼真、漂亮的塑料花,缺少了情感的天然香氣!此為人與機器的一個本質區別。
除卻感性,其余人類絕大部分工作,人工智能基本上都能比人類做得更出色。人工智能的高純硅基大腦的運算強大到可怕,而人類大腦,盡管在科學理論上認為存儲量也是龐大到震撼!可實際上人類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卻是極可憐的一點,就像人類的智慧與能力被埋藏、藏匿起來,目前人類對自身智能的開發幾乎沒有任何突破,而人工智能卻沒有沒有這個限制。此為人與人工智能在專項領域能力的巨大不同。
人類對自身之外的物質與信息的開發卻取得巨大成果——人工智能,未來人類自身是否也開發出超越人工智能的智能還不得而知。人類社會自身有著各種矛盾和沖突,但都處于人類層面,在未來社會,對于怎樣與強人工智能共處卻是兩眼一抹黑,充滿諸多的不確定性。
人類生命相對機器人顯得極脆弱,而人工智能卻可于有形與無形間任意切換,除可無限備份與分身外,并可實現多種形式隱身于無形,一旦失控便猶如荒原野草永無終盡,這是人與人工智能生命形式的巨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