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區治理裝上“智慧大腦”,未來居民將體驗到什么樣的品質生活?近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指尖辦、網上辦、就近辦
構筑社區數字生活新圖景
《意見》明確,依托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創新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推動就業、健康、衛生、醫療、救助、養老、助殘、托育、未成年人保護等服務“指尖辦”、“網上辦”、“就近辦”。聚合社區周邊商超、物業、維修、家政、養老、餐飲、零售、美容美發、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資源,鏈接社區周邊商戶,建設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務圈。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探索建立無人物流配送進社區,優先開發符合“三農”需要的技術應用。推動社區購物消費、居家生活、公共文化生活、休閑娛樂、交通出行等各類生活場景數字化,支持村(社區)史館、智慧家庭、智能體育場地等建設,打造多端互聯、多方互動、智慧共享的數字社區生活。強化數字技能教育培訓服務,助力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共享智慧生活,消除數字鴻溝。充分依托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加強地名地址信息管理,完善社區重點場所、常住居民、流動人口、失能老年人、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群基礎數據,深化大數據挖掘應用。
此外,《意見》要求制定社區信息共享清單,加快建立標準統一、動態管理的社區數據資源體系,完善鄉鎮(街道)與部門政務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機制。加快部署政務通用自助服務一體機,完善社區政務、便利店、智能快遞柜等自助便民服務網絡布局,優化社區智慧電網、水網、氣網和熱網布局。
消除“數字鴻溝”
讓老年人共享信息化成果
隨著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如何消除“數字鴻溝”,讓老年人共享信息化成果,是智慧社區建設必須回應并解決的重大問題?!兑庖姟窂乃膫€方面作出了規定:一是強化數字技能教育培訓服務,助力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共享智慧生活,消除數字鴻溝。二是加強社區信息交流無障礙建設,充分考慮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基本需求和使用習慣,提供適老化和無障礙服務。三是要求醫療、社保、民政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推廣“一站式”服務,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便捷服務。四是積極擴展數字化支撐下的線下服務功能,支持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專業化、特色化、個性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