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這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一期項目包括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旨在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縮小數字鴻溝、推動教育服務共同富裕。“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也是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通過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努力打造永遠在線的網上課堂。”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
教育部官網介紹,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是國家教育公共服務的一個綜合集成平臺,具有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教育創新等功能,是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縮小數字鴻溝、推動教育服務共同富裕的有效支撐,是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系邁出的重要一步。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
累計瀏覽量達7.2億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由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改版升級而來,于3月1日試運行。平臺共有36個二級欄目,現有資源總量超過2.8萬條。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該平臺自3月1日上線試運行以來,瀏覽量不斷攀升。3月1日至25日,累計瀏覽量達到7.2億,日均瀏覽量達到2888萬以上,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地多點發生,部分地區的中小學充分使用這個平臺保障“停課不停學”。
此外,平臺服務“雙減”效果明顯。平臺提供的課程教學、作業設計、課后服務、教師研修等資源得到了廣大教師、學生的高度關注和廣泛使用,特別是有效幫助解決了學生不參加校外培訓后“在哪里學、學什么”的問題,進一步助力學校開展“雙減”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平臺也給廣大農村地區免費送去了優質教育資源,為促進教育公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許多鄉村利用平臺資源開辦“雙師課堂”,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做好平臺的建設工作,包括持續豐富平臺資源,完善資源建設機制,不斷匯聚各類優質資源;不斷拓展平臺功能,逐步實現對資源使用的跟蹤反饋、過程性數據收集分析、個性化資源推送等;大力推動平臺應用,強化應用部署和培訓,健全應用激勵機制,抓好應用試點,推廣一批典型經驗,推動資源常態化應用。
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教師自建課程超17.8萬門
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由四大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是“專業與課程服務中心”,保證學習者能享有優質便捷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提高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使用效率。第二個板塊是“教材資源中心”,旨在滿足職業教育教材開發、選用、監管和評價等需要。第三個板塊是“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旨在滿足職業教育實訓教學、技能鑒定和競賽考試等應用需要。第四個板塊是“教師服務中心”,旨在滿足職業教育干部職工培訓內容優化、培訓質量提升的需要。
這四大板塊,通過一站式搜索模塊和監測運行分析模塊,既可滿足教師系統教、學生系統學的數字資源需要,又能服務于職業院校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截至目前,平臺已有教師自建課程超17.8萬門,為“大規模個性化”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能。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分三期建設,剛剛上線的是專業與課程服務中心,包括專業資源庫、在線精品課、視頻公開課3個模塊。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開發和上線,12月底完成平臺各規劃功能的開發與上線。
“平臺資源主要由優質職業院校聯合優秀企業共同開發的標準化課程、示范性課程以及各種拓展資源組成,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特色。”陳子季表示。
下一步,教育部將加快推進數字化進程,落實工作任務,圍繞建成“優質職教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學生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教師教育教學與備課交流的平臺”,陸續上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教師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資源中心。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
首批上線2萬門課程
中國慕課從2013年起步,截至2022年2月底,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超過5萬門,選課人次近8億,在校生獲得慕課學分人次超過3億,慕課數量和學習人數均居世界第一,并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正是在總結以往中國高校慕課與在線教學發展經驗基礎上,廣泛匯聚優質課程資源建設而來。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高校師生及社會學習者對優質在線教育資源、高品質在線教育服務、規范化在線教學管理的需求日益強烈。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實施“高等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打造并推出“智慧高教”平臺,旨在解決各類學習者在使用中遇到的資源分散、數據不通、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實現全國高等教育在線資源的便捷獲取、高效運用、智能服務,為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目標是匯聚國內外最好大學、最好教師的最好課程,成為全球課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用戶最多的高等教育平臺。
據介紹,平臺首批上線的2萬門課程是從52000多門優質課程中優中選優出來的,覆蓋13個學科門類、92個專業類,包括了林毅夫、張文宏、樊錦詩等眾多名師大家、院士學者的優質課程。
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
匯集380余萬個崗位信息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教育部積極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在原有教育部新職業網和24365智慧就業平臺的基礎上,全新升級建成“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通過打造24小時365天“全時化、智能化”平臺,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更優質的“互聯網+就業”服務。它是教育系統及有關部門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就業指導與就業管理的綜合性平臺。
據介紹,平臺有PC端和手機端。高校畢業生是平臺的主要服務對象,圍繞畢業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的所需所求,平臺主要提供求職服務、就業指導等服務。此外,平臺提供的服務還面向用人單位、公眾及所有用戶。如用人單位在平臺注冊后,可便捷地參加招聘活動,發布崗位信息、篩選簡歷,與畢業生線上互動。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介紹,目前,平臺已匯聚比較豐富的就業資源。面向2022屆畢業生,匯集了380余萬個崗位信息。平臺正在舉辦“2022年郵政快遞業網絡招聘”“24365校園招聘服務——陜西專場”等5場招聘會。已上線“互聯網+就業指導”直播課91期,涵蓋就業形勢與政策、行業分析、求職技巧等內容。平臺還上線了“宏志助航”系列就業指導培訓課程資源118個,提供44項職業測評、125個職業百科和578個職業案例。(陳辰)
一家之言 〉〉〉
加速數字化 助推教育資源精準供給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全球課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必將助推教育資源的精準供給,是數字化戰略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更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系邁出了重要一步。
實際上,此前有一些地方也上線過相關教育平臺,但都不夠規范,內容也不夠全面。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合當前學校適用的各種在線教育平臺,不僅節省資源,而且拓展性強,發展潛力巨大。此外,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還可以獲取大數據進行學情研判,能更好地完善相關教育工作。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廣大院校和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和教育服務,已完全具備了服務與引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雙功能”。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動能,有助于把制度優勢和規模優勢轉化為教育發展的新優勢,推動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平臺從師生應用需求出發加強資源建設,成為支撐新型“教與學”模式構建的基礎,推動新技術與資源建設創新融合,通過資源建設創新引導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新動力。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有助于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匯聚眾力、廣集眾智,為各方協同發展、共建共享數字社會創造契機。通過不斷完善,該平臺資源更加豐富,應用也更加廣泛。該平臺不僅有效支撐了“雙減”工作和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而且也給廣大農村地區免費送去了優質教育資源,為促進教育公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許多鄉村利用平臺資源開辦“雙師課堂”,開足開齊國家課程,進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是一個“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平臺,也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國家平臺、學生學習交流的平臺、教師教書育人的平臺,是學校辦學治校與合作交流的平臺、教育提質增效和改革發展的平臺,實現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和教育現代化目標的平臺。希望這一平臺不斷完善,為學校和師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助推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使我國向“教育強國”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