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微型機器人,寬度僅有四分之一毫米,可以攜帶藥物在人體內“游動”并最終在染病的細胞中“卸貨”。
與此前世界各地科學家研發的微型機器人受到白細胞啟發不同的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是受到海星幼蟲的啟發,打造出這款微型機器人。該尚未命名的機器人寬度只有四分之一毫米,其通過表面細小毛發的擺動而實現位移。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微生物正是采用類似的移動方式,其中就包括新出生的海星。
據了解,上述微型機器人模仿了海星的運動方式,其表面覆蓋了睫毛狀的材料,其以一定角度覆蓋在機器人身體表面。 通過使用外部超聲波源,科學家們能夠使合成纖毛每秒振動10000次,其要比海星寶寶上的纖毛抖動快約1000倍。纖毛的快速抖動可以在機器人前后產生一個微小的漩渦。 這個漩渦利用向前的吸力作用在微型機器人的后方產生推力,由此推動后者向前位移。
該研究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和醫療保健聲學機器人教授丹尼爾·艾哈邁德領導。他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一開始,我們只是想測試我們是否可以創造出類似于海星幼蟲的漩渦。”該技術或能夠把救命藥物運送到人體內難以觸及的地方,艾哈邁德相信該機器人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會投入真正的醫療應用中。他說到:“我們的愿景是使用超聲波進行藥物推進、成像和輸送。”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體內部操縱機器人需要實時清晰的成像。 這將為科學家團隊創造下一個重大挑戰。 艾哈邁德預計這種微型機器人的設計甚至可以用于醫療之外的用途,例如搬運少量液體用于其他研究和工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