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互聯網協會智慧教育工作委員會、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ICT中國·智慧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總工程師黨梅梅發布了《全國在線教育平臺網絡訪問體驗監測報告》并表示,目前全國主要在線教育平臺的平均下載速率已超過100M,隨著雙千兆時代的到來,高品質的寬帶網絡將進一步推動在線教育的發展。然而,在電信運營商全力構建高速網絡保障智慧教育發展的同時,部分“噱頭”平臺卻在“濫竽充數”。
智慧教育迎全新發展良機
隨著5G產業往縱深發展,智慧教育作為國民網課場景,早已備受各方關注。據智研咨詢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已達2744億元,預計2021年智慧教育市場規模為2953億元,到2027年可能增長至4184億元。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智慧教育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智慧教育平臺在常規課堂外,充當著學前智力開發、文藝培訓、興趣講學等等全民素質提升的重任。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在疫情期間更是用智慧教育平臺替代了傳統課堂。
平臺“噱頭”化等問題顯著
智慧教育平臺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教育新形態,其引入先進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概念和技術,更是被賦予了無限的想象和可能性。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智慧教育平臺卻充斥著炒作“概念”,實則與“智慧”二字差之千里。其一,部分平臺產品打著“智慧教育”的旗號,卻只是簡單地將部分遠程操控技術與傳統軟件功能堆疊,甚至兼容性都存在問題,卻以智慧教育平臺的“噱頭”上線 。其二,智慧教育平臺需要更多的數據交互分享,大部分平臺對師生的信息安全沒有任何保障。
三管齊下護航智慧教育發展
智慧教育平臺是教育產業的大勢所趨,在我國各地已開始陸續普及。平臺存在的問題,更是亟需解決的。
首先,從運營商層面,可以通過專線專網保證線上教育的品質、互動性以及數據的安全性。以中國電信為例:在疫情期間,“天翼云課堂”完美保障了各地的線上教育;在部分地區還試推出了智慧課堂相關的融合套餐,一舉解決了云網“兼容”、信息安全等問題。
其次,學校與教育機構層面,更需要加強產學研合作,完善產品研發與應用推廣,加快標準建設,通過優勢互補協同助力行業發展,從源頭上杜絕使用“噱頭”平臺。
最后,平臺開發方層面,應按照行業標準搭建平臺,同時將數據安全作為平臺建設重要指標和核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