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假期,你用上數字人民幣紅包了嗎?還在試點中的數字人民幣已然強勢來襲,不但落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長沙、海南等十幾個城市,除了線下支付,還對接了美團、京東、滴滴和 B 站等十幾個第三方平臺。
過去的五年間,支付寶和微信代表的移動支付開啟了“無現金時代”,顛覆了整個社會對于貨幣的認知。而如今,帶有國家屬性的數字人民幣殺入支付市場,或許將顛覆目前的移動支付格局。
數字人民幣的全稱是 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數字貨幣電子支付,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簡單來說,就是紙質人民幣的數字化,功能和屬性同紙質人民幣完全一樣,每張數字人民幣也有唯一編號。區別于比特幣這樣私人發行的虛擬貨幣,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法幣,具有國家信用、法償性,其效力和安全性也最高。
單從這一點來說,它與支付寶微信這類第三方支付手段都不構成競爭關系,因為這兩者就不在同一個維度上。以后的商家可以說不接受微信、支付寶,但是說拒絕數字人民幣則是違法的。由此可見,數字貨幣帶來的不只是一種新的支付方式,更是可能顛覆現有支付行業的格局。
據悉,目前工、農、中、建、交、郵儲等六大國有銀行已經開始大力推廣數字人民幣貨幣錢包,這意味著商業銀行作為數字人民幣兌換、流通等一系列相關服務的提供者,將直接成為流量入口。
流量就意味著數據,而在人工智能時代,數據也正在被重新定義。
由于數字人民幣把錢從根本上進行了數字化,也就是說人民幣從發行、流通、存儲、投資、跨境流動等所有環節都可以變成“數據”,這為金融產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甚至物聯網來連接和處理這些數據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在金融產業的數字化進程中,挑選技術產品正如行走江湖的大俠需要挑一件趁手的兵器,最重要的是切合實戰的需求。Milvus 作為新一代非結構化數據處理平臺,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企業在實際業務部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為消費者提供智能客服、理財產品推薦、資訊推薦、資產規劃等專業級服務。
下面為大家分享數字人民幣的大趨勢下,三個極有潛力的金融科技場景。
金融生物識別:多模態融合已成應用趨勢
數字錢包作為數字人民幣的載體,在交易時也要驗證身份以進行授權。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認證方式就是基于生物特征數據的多因子身份認證技術,而生物識別在金融領域的落地,也逐漸由單模態識別和技術應用,過渡到多模態融合。只有通過多模態生物識別的統一融合,才有可能覆蓋盡量多的應用場景和應用人群。微信和支付寶目前都上線了基于聲紋動態口令的登錄方式,作為指紋識別和面部光學識別的補充。此外,在信貸業務中引入聲紋識別技術作為反欺詐手段,還可有效降低冒用他人身份進行騙貸以及多頭貸款等事件的發生率。
消費金融:打造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投顧服務
數字錢包的推行,除了以支付為基礎,在消費金融領域也有機會挖掘更大的市場。借助算法和模型完善用戶畫像,金融機構可以對用戶的消費習慣、風險偏好等數據進行挖掘,提供更多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理財產品,實現“智能投顧”級別的產品推薦。通過查詢客戶的實時金融數據,智能客服也可以主動發現消費者的需求,最大化的實現金融業務價值。
基于 Milvus 語義向量的智能客服系統,與傳統客服技術相比,極大的降低了企業的 IT 投入和技術門檻。借助于 Milvus 的高性能和可擴展性,智能客服系統可以支撐上億級別的語料庫。從體驗感出發,不僅可以幫助用戶找到所需的關鍵信息或某條內容,還可以支撐產品、功能以及業務的召回。目前在金融行業,交通銀行、鵬華基金和泰康人壽均應用 Milvus 構建了他們的智能客服系統,
智能文本處理:推動金融行業信息智能轉型
金融業對傳統數值型數據的分析已經相對成熟,而對基于文本的大數據分析還處于起步狀態。對于金融機構的研究者來說,他們每天需要分析大量投研相關文本,以此來把握行業動態。文本數據往往以非結構化的形式存儲,且數據規模較大,傳統處理方法很難滿足需求。基于深度語言模型的智能文本處理,可以通過文本向量化的方式,實現關鍵信息檢索、文檔智能審閱,以及投研報告的半自動生成。其中,結合 Milvus 對文本進行語義相似度的檢索,可以極大提高文本處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