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嗎?一輛智能網聯車行駛在開放的馬路上,遇到紅綠燈提前減速,遇到障礙物僅用幾毫秒便迅速反應進行避讓……這一智能化場景在天津正逐漸變為現實。能想象嗎?一輛智能網聯車行駛在開放的馬路上,遇到紅綠燈提前減速,遇到障礙物僅用幾毫秒便迅速反應進行避讓……這一智能化場景在天津正逐漸變為現實。
為了支撐“天津智谷”戰略,海教園管委會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了多輛智能網聯巴士,建成28公里長的智能網聯公交常態化開放運行線路。車輛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智能感知、智慧決策。
“我們在這條路的路口安裝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相機,并把信號燈改成數控信號燈,路口道路交通狀態可以通過感知系統進行探測。同時,沿路鋪設了光纖,路上所有信號可以通過光纖連接機房,在機房隨時可以看到17個路口交通流狀況、人員情況。我們在沿途設置了三個公交站,每個站都有液晶屏、攝像機和雷達,公交站也連接了機房。而這些信號的傳輸通過若干個5G基站、光纖連接以及車載信號通訊端進行連接。”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副教授宋康表示,我們計劃先進行公交實驗,后面將拓展到無人物流、無人環衛等領域。
目前,海河教育園區天津大學智能網聯公交常態化運行項目已完成兩輛智能巴士的研發和智能道路的一期改造,建成17個具有全方位感知能力的路口和4個智慧站點;初步形成光纖通信與5G通信相結合的車聯網體系,完成了遠程監控管理平臺的第一期建設。智能巴士搭載了多個學院聯合攻關的十大核心技術,具備站點接送、遠程運營調度、綠波通行、人機交互等功能,基本可實現自主運行。
據了解,天津已經在西青設置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海河教育園智能網聯公交常態化運行示范區、天津港口自動駕駛示范區。
智能網聯道路建設以及智能網聯車的發展僅僅是天津市智慧交通建設的一部分,近年來,天津市建立了交通運輸行業數據交換共享與開放應用平臺,橫向對接天津市政務數據資源平臺,縱向對接交通運輸部及天津市交通行業單位,接入數據已覆蓋公路交通、道路運輸、城市公共交通、水路交通、鐵路交通、民用航空、郵政管理、綜合管理及其他行業等9大領域。以“天津市綜合交通數據分析服務系統項目”為基礎,開展大數據分析應用工作,綜合鐵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等各領域的車流量、客流量數據,為本市在交通運輸、防疫控制等方面相關政策的精準研制與發布提供了及時有效的科學依據。同時,監測研究本市公路、共享單車、城市交通運行態勢,為本市交通疫情防控、運力運量調配等解決方案提供依據。
天津“智慧港口”建設從運營管理智能化(點)、貿易物流便利化(線)、創新共享生態化(面)三大領域進行全面攻堅,截至目前已經實現了指揮調度一體化、碼頭作業智能化、管理服務便捷化、港航口岸數據融合化,達到兩個“全球第一”、兩個“國內領先”。在公共汽車方面,市公交集團和濱海新區公交集團與“車來了”、“掌上公交”、“滴滴出行”等第三方科技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共享公交車輛的實時信息,將車輛實時到站信息實時推送至移動終端,滿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實現支付寶、微信、銀聯移動等第三方金融支付的全支持。
在出租車方面,在出租汽車方面,天津推出了“天津出租”官方APP軟件,通過多渠道和入口以“網約”的方式呼叫巡游車,助推傳統出租車行業轉型升級,提升運營效率、提高收入水平、增加巡游出租汽車競爭能力。在軌道交通方面,2020年天津軌道交通緊隨技術發展趨勢,積極推進軌道交通智慧票務體系建設工作,先后完成了“線路客流擁擠度展示”“車站客流熱力展示”“電子記次票”等功能上線工作,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京津城軌APP互聯互通”“云閃付接入”“人臉識別電子學生碼”等多項線網智慧出行服務的研究及實施工作,從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助力防疫復工安全生產、擴展地鐵APP支付渠道、優化乘客便捷乘車方式等多方面切實提高了天津地鐵智慧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