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病方便又省心,沒了以前等待的焦慮。”日前,來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市民范少玲對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便捷、舒適的服務體驗連連稱贊。背后,是觀山湖區衛生健康系統“以患者為中心”作出的努力轉變。
近年來,觀山湖區緊抓大數據戰略行動縱深發展的機遇,以大數據引領醫療衛生服務轉型升級,推動醫療衛生大數據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醫療需求。現今,該區智慧醫療邁入高質量發展路,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
流程再造 看病實現“不跑路”
現在,到觀山湖區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患者在就診科室就可以自助繳費,十分便捷高效。
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間支付”系統
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于2012年6月成立,服務面積達6.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萬余人,其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口6萬人,設有全科門診、兒科門診、中醫科、婦科等臨床科室。
患者在護士站咨詢配藥繳費
雖然中心能滿足居民日常就醫需求,但就醫過程中,居民往往需要先掛號、再就診、再化驗、再繳費,程序繁瑣且效率低下。為改善這一現狀,我中心于2020年9月,開始探索打造‘一站式’基層醫療服務體驗,在開通微信支付后,又聯合中聯HIS系統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行,打造了貴陽市首家基層醫療機構‘診間支付’模式,讓就診患者在診室就能實現自助繳費,減少患者排隊就診的時間。”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診間支付”模式以社會保障卡醫保脫卡支付功能為核心,引入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手段,患者就醫不再需要攜帶身份證、社保卡、就診卡、錢包等,只需要攜帶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完成繳費。“目前,我中心已在所有看病科室配備了‘診間支付’設備。”她說。
數據顯示,開展智慧醫療服務以來,該中心全科日門診量從40至50人次提高到50至80人次,兒科日門診量從80至100人次提高到150至180人次。
此外,該中心還設置了3臺集自主掛號、繳費于一體的自助機,減少了患者的排隊時間;實現家庭醫生服務與智慧醫療相融合,開通中心公賬二維碼掃碼支付形式,減少居民再次跑路繳費的時間。
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打破傳統診療模式,串聯各項就診環節,切實破解群眾看病“三長一短”的問題,是觀山湖區實施“智慧醫療”服務的優秀典型。
目前,該區順應微信及支付寶支付普及的發展趨勢,在全區10家基層醫療機構中,均已開通微信及支付寶等付費方式,實現移動支付無縫連接,為患者提供多種在線支付功能,全面實現了移動支付。
電子病歷 就醫實現“智能化”
這幾日,家住觀山湖區金華園小區的張舒,同樣感受到“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
“真是太方便了,通過下載‘健康貴陽’APP,就能查到自己的就診史和檢查結果,不用再多跑醫院!”張舒說,早上,自己在家附近的金華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驗血,下午就查到了自己的驗血結果,“而且這些資料都能保存在手機里,不會丟失,很有保障。”她說。
張舒所說的“健康貴陽”APP,是貴陽市衛生健康局開發的健康云信息平臺。目前,觀山湖區各級公立醫療機構與貴陽市內市縣鄉三級醫療機構依托于該平臺,均實現診間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調閱,實現基本公共衛生管理系統和HIS系統的整合,實現實名就診患者信息推送建檔、就診記錄納入到檔案記錄、接診醫生調閱健康檔案等功能,患者通過“健康貴陽”APP即可查詢本人在市內各家醫療機構的病歷、處方、費用、檢驗檢查報告、影像等信息,實現了信息數據互通共享,讓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和管理部門在使用分析數據中,更好地為群眾做好衛生健康服務工作,群眾也可“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金華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就醫史是醫生診斷的重要依據。過去,醫生了解患者的就醫史需要查看病歷和聽取病人自述,病歷遺失、自述不清都會對醫生診斷造成影響。現在通過‘電子病歷’和本人授權后即可調閱患者檔案,更有利于醫務人員分析患者病情,患者也不用再帶著紙質病例就醫了。”
資源整合 醫療服務“再升級”
“投入資金500萬余元,對轄區7家基層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機房和網絡和HIS系統進行了標準化改造……”觀山湖區“智慧醫療”還體現在搭建了區域信息化“大平臺”。
具體而言,是為這7家基層醫療機構配備了防火墻、交換機、企業級萬兆路由器等硬件設備,基層醫療機構網速得到提升,網絡更具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數據上傳更加快速。
同時,該區已完成了4家衛生院和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數字化接種門診,實現了預約、預檢、登記、接種、留觀等全流程信息化服務。
在推動醫療資料“下沉”上,該區以醫聯體為依托,構建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云平臺,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的就醫格局。
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遠程會診系統
該區將區級遠程醫療中心設置在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通過遠程診療技術,實現與合作醫院醫療業務的互通協同,促使專業資源、醫技資源的下沉。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上級專家的遠程指導幫扶,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得到極大提升;上級醫院的專家則能夠獲得業務松綁,集中力量去潛心進行臨床研究,實現精準治療,專家的服務半徑得到擴大,醫療資源的整合分配更趨合理;對于患者而言,在家門口就可接受到專家診療服務,提高了對優質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和常態化。
目前,全區已累計開展遠程會診5例,完成遠程影像診斷13154例,遠程心電診斷7008例,遠程檢驗數據歸檔25340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