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4月,成立不久的九號機器人收購了已經成立十多年的平衡車鼻祖Segway。九號機器人在2013年11月推出了第一款Ninebot九號平衡車,收購時該品牌并不被人熟知。公司CEO高祿峰稱,Ninebot已經與Segway完成《股權購買協議》的簽署,協議生效后,Segway正式成為Ninebot的全資子公司。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發行人境內控股子公司 11 家,境內分公司 2 家,上述控股子公司/分公司中,納恩博(北京)主要負責整個公司的研發、鼎力聯合為 VIE 公司主體且存在部分研發職能、納恩博(常州)及納恩博(天津)為公司的生產中心、九號聯合為公司的銷售中心,為發行人重要境內子公司。
招股書顯示,順為出現在九號機器人持股 5%以上股東之列,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管理合伙人沈南鵬擔任公司董事。
據公司官網介紹,2014年10月,Ninebot獲得小米、紅杉、華山、順為等資本共同注資8000余萬美元;2015年3月31日,Ninebot并購Segway形成新的Segway-Ninebot全球企業;同年,完成來自Intel和新加坡主權基金6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7年10月,完成來自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管理的基金及中國移動創新產業基金的1億美金C輪融資。作為全球智能出行產品類企業獨角獸,企業估值已經超過15億美金。
連續三年凈利潤為負
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1.576億元(原數據-15760.42 萬元)、-6.273億元(原數據為-62726.81萬元)和-17.993億元(原數據-179927.81 萬元),連續為負。由于公司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人員規模的擴張及分銷網絡持續布局,未來的成本和開支因業務擴張而不斷增加,以及新產品和服務所帶來的前期投入增加,如果公司未來不能維持或增加運營利潤率,公司未來可能會繼續虧損。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的累計未彌補虧損為 31.103億元(原數據為311028.00萬元)。主要是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
據招股書介紹,九號機器人長期專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為全球知名的代步、移動服務機器人制造商,公司主營業務為各類智能短程移動設備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產品已形成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品類豐富的產品線。
公司作為專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相關領域擁有或申請中的國內外專利達 1000 余項。截至 2018 年底,公司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等核心產品銷售區域覆蓋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美國、德國等地區具備限制性競爭優勢。
此外,公司依托自身在技術研發、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規模與品牌等多方面的競爭優勢,逐漸將業務鏈延伸至智能配送機器人、電動摩托車以及電動自行車領域,上述產品均已完成設計,正處于樣品測試階段,即將進入規模化量產階段。
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平衡車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顯示,我國平衡車產業現狀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行業規模急劇膨脹,一方面卻是混亂的競爭。由于缺乏標準,電動平衡車行業進入了廠商想怎么生產就怎么生產的狀態。一些廠商采用劣質零部件、二次組裝等方式降低成本,甚至出現在平衡車電池里灌水泥沙子替代電芯的案例。混亂的競爭,讓不愿意降低質量的廠商難以為繼。
招股書提到,目前我國平衡車行業進入的企業較多,發展的速度較快,導致我國平衡車市場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質量安全問題頻頻出現,拉低了消費者對平衡車行業的整體印象。我國平衡車行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行業標準等規范尚不完善,急需得到政府與相關部門的監管。
九號機器人提到,目前我國針對平衡車生產企業無具體資質要求,平衡車生產企業尚未納入工信部機動車生產準入許可范圍。總體而言,目前我國對平衡車尚未形成統一的行業監管政策,未來若我國對平衡車形成更為完善的監管體系,而公司未能適應新監管政策的要求,有可能對公司的競爭優勢造成影響,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平衡車、滑板車業務營收占比超九成
報告期內,公司與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交易金額分別為6.428億元(原數據為 64278.34 萬元)、10.184億元(原數據為101884.39 萬元)及 24.342億元(原數據為243418.10 萬元),分別占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 55.75%、73.76%及 57.31%,公司對小米集團存在較大的單一客戶依賴風險。盡管公司與小米集團具有良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但未來若公司與小米集團商業合作關系出現惡化、公司產品不再受消費者喜愛或者小米集團自身經營的穩定性或業務模式、經營策略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導致小米集團不再從公司采購相關產品,則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金額分別為 2.293億元(原數據為22929.15 萬元)、1.313億元(原數據為13127.14萬元)及8.508億元(原數據為 8077.88 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 17.88%、6.72%和 22.99%,應收賬款金額較大,占比較高。主要是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和與小米之間交易額不斷增長主要是由于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應收賬款占當期營業收入比分別為 19.89%、9.50%和 20.03%,與占總資產的比例趨勢總體一致。
招股書提到,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應收賬款的總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如果客戶集中遭遇財務狀況惡化、經營危機或與小米合作關系發生惡化,公司應收賬款不能按期收回或無法收回而發生壞賬的情況,將對公司業績和生產經營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招股書顯示,平衡車、滑板車業務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報告期內,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超過90%。盡管公司大部分收益來自于平衡車、滑板車業務,但公司依然通過研發投入電動摩托車、全地形車、智能機器人等產品,進一步擴大收入來源,增加公司的總體競爭力。但是如果公司在收入多樣性方面的探索達不到預期效果,且隨著短程移動出行產品的個性化及人工智能的普及,而公司不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具個性化或智能化的新產品或改良產品,公司的業務及經營業績可能受到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