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界面新聞從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獲悉,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共30個入選品牌已公布。
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重點聚焦方便居民看病就醫、提升醫療服務能級的創新型服務。
“創新醫療服務品牌”推選活動是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文明辦落實國家衛健委和上海市第二輪《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自2018年起,四輪活動已推選出120個左右的品牌項目。
智慧醫療服務運用場景,是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的重點內容。
其中,上海市肺科醫院的“電子云膠片平臺”和患者自助系統,能自動分流患者、減少排隊時間;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構建的門診住院線上全流程的閉環服務體系,可實現支付在線、流程在線、服務在線、醫療在線,有效降低患者排隊頻次及等候時間。
閔行區中心醫院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聯合區急救中心打造急診急救大平臺,實現了患者院前、院內救治的一體化管理,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已高于96%。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依托信息技術建設“智慧接種”項目,市民可利用手機實現接種記錄查詢、線上分時預約、疫苗知識查看。
優化就醫體驗,也是本次“創新醫療服務品牌”的關鍵詞。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創新“iCARE”患者體驗持續優化體系,打造了集預約掛號、咨詢投訴、移動醫療、流程再造、社工和志愿服務于一體的患者體驗部。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構筑了精準防控體系,持續優化發熱門診布局、細化患者分類管理、完善核酸檢測流程、創新人文細節管理、嚴格門診監測流調。
此外,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也將醫患互動、提升患者感受納入評選中。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結合疫情救治特點,創新負壓隔離病區內人性化關懷服務流程和醫務人員人文關懷形式,形成了《新冠患者與醫護人員人性化關懷服務標準SOP》《新冠患者臨終關懷SOP》等成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創新現代針刺麻醉綜合管理新模式,顯著降低麻藥使用量和并發癥的發生,加速患者術后康復。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還與上海市聾人協會合作,開設“中醫助聾門診”,專門診室專人醫生,志愿者全程陪同,配合開展手語版健康科普講座,為聽障人士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創新“家庭互助式心臟康復”模式,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心血管病防、治、康一體化知識普及和應急處理技術培訓,構建家人支持系統,既改善患者家庭親密度,又顯著降低心血管意外發生率。
此外,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文明辦還在全國首創“援鄂醫療創新服務項目”推選活動,最終評選出50個在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關心關愛醫護人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且具備創新元素的服務項目和舉措。
其中,中山醫院、華山醫院作為援鄂派出主力單位,合計報送13個創新項目,即有小巧便捷的“防護服最佳搭檔小腰包”設計發明,也有著眼方艙醫院整體的院感防控制度建設。
瑞金醫院牽頭形成5項重癥新冠肺炎救治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申報“咽拭子取樣防護裝置”“面部防壓裝置”等實用新型專利6項,遞交醫工交叉合作課題項目39項。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立足創新發明5G無線聽診器、小艙式多功能操作防護罩、咽拭子采集保護裝置等一系列零接觸診療設備,在提升診療效率和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醫務人員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