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正迎來飛速發展。近日發布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共發表人工智能論文2.87萬篇,比上年增長12.4%,在人工智能領域各頂級國際會議上的活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期,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過3萬件,比上年增長52.4%,廣東、北京等地專利申請數量全國領先。
該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聯合國內外十余家機構編寫。報告指出,近五年里前100篇人工智能論文高被引論文中,中國產出占21篇,居第二位。在自動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可解釋性方法、異構融合類腦計算等領域,中國都涌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廣東、北京、江蘇、上海在專利申請數量方面領先全國,廣東、江蘇、北京、浙江則是人工智能專利轉移最為活躍的地區。
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面,中國人工智能學科和專業建設在2019年持續推進,過去一年180所高校獲批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北京大學等11所高校新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或研究院。
報告顯示,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三大區域性引擎,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占全國的83%。報告認為,企業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成果方面做出越來越多貢獻,并深度參與產學研協同AI人才培養,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驅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初具形態。此外,人工智能技術在今年新冠疫情中的“大顯身手”,也為人工智能快速商業化創造了良好環境,智能教育、智能醫療、智能機器人領域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正在快速成長。
對于人工智能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報告雖沒有過多提及,但記者在另一份由知名專業測評機構Forrester近日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預測報告中看到,2021年會有部分企業將人工智能推向新領域,如用于遠程工作的全息會議和個性化定制服務等,超過1/3 的企業將依靠人工智能來幫助解決基于位置的、體力勞動的或人工操作的員工以及在家工作的知識員工的工作場所中斷問題。此外,2021 年,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將進一步深度融合,以支持企業業務數據來源、完整性和使用情況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