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4日,2020首屆數字四川創新大賽總決賽和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在頒獎典禮揭曉的政務大數據應用賽十佳案例中,成都市大數據中心成功入圍。
作為四川首位城市,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系列部署要求,成都市以“互聯網+城市”行動為統領,統籌推進網絡理政和智慧城市建設,積極破解“大城市病”難題,初步形成全天候能在線監測、能分析預測、能應急指揮的智能城市治理運行體系,促進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成都在政務大數據應用方面有哪些亮點?4日下午,成都市大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成都依托“數字底座”,打通“城市大腦”與管理服務的“神經末梢”,推動在政務服務、教育、醫療、交通、應急、城管、環保、防汛、旅游等領域的智慧化場景應用方面取得的成果。
社會訴求“一鍵回應”
成都將社會訴求作為檢驗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等工作成效的標準和發現問題的來源,整合84條市級非緊急救助類服務熱線實現社會訴求12345“一號通”,搭建集市委書記信箱、市長信箱、2399個縣鄉領導干部信箱、12345市長公開電話等于一體的全市統一的社會訴求受理平臺。
社會訴求“一健回應”:成都市12345市長公開電話接聽專區。
社會訴求受理平臺實現受理、辦理、標準、流程、考核、共享“六個統一”和“一號通、一網辦、全覆蓋”,民生訴求歸集率達91.1%以上。將訴求內容、辦理過程、辦理結果實時全流程向訴求本人公開,讓群眾查看訴求辦理情況如同網上購物一樣便利。
開發網絡理政APP領導理政版,推進政府領導理政辦公扁平化、實時化、高效化,全市各級政府及部門負責人通過網絡理政平臺直接簽批群眾及企業訴求,及時回應社會關切。2017年以來收到來電來信1300多萬件,訴求解決率89.48%,群眾滿意率91.5%。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基于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成都建設了“一平臺、三中臺、五前端、兩保障”的“天府蓉易辦”政務服務平臺,從縱橫兩個方向聯通各部門、各區(市)縣業務辦理系統,著力構建“一網受理、協同辦理、綜合管理”的在線政務服務體系,切實推動群眾和企業辦事“上一張網,辦所有事,最多跑一次,一次能辦成”。
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成都“天府蓉易辦”政務服務平臺。
目前,“天府蓉易辦”系統累計接入服務572項。其中,微信小程序企業版累計接入178項,分站點累計接入服務事項281項,自助服務終端累計接入113項。市級有關部門完成82項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梳理,各區(市)縣完成138項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梳理。已率先推出“我要開餐館”“我要開公司”“我要開理發店”等主題套餐式服務事項56項。平臺累計總訪問量3963.5萬,總訪客人數316.54萬,總注冊用戶156.48萬。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面:16家部門采用多規合一、電子審圖、“先承諾后審批”等方式,快速完成審批,全流程平均用時從219天壓縮到90天。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成都以網絡理政中心為城市大腦中樞,對接聯通全市365個信息系統,接入9.72萬路視頻數據、11.62萬個點位物聯傳感數據,整合疊加到城市運行態勢一張圖上,初步實現全天候能在線監測、能分析預測、能應急指揮,推動實現重點項目調度、環保在線監測等“一網通看、一網通查、一網通督”。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成都網絡理政中心互聯網+督查。
例如在“互聯網+督查”方面。成都市政府把重大項目調度“搬”進了中心,以往幾大車人每天只能跑5至8個現場,現在1小時可完成30多個重點項目競進拉練。
在“互聯網+監管”方面。以食品餐飲領域監管為例,通過加強對傳統方式管不到、管不好的校園食堂、網絡餐飲、鄉村群宴(壩壩宴)的監管,公眾可用微信小程序查看2000多家配送企業和3000多家學校食堂的食材溯源、明廚亮灶等情況,網絡餐飲違規率從2018年的50%下降到3%左右,納入管理的壩壩宴至今未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