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模式,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近期針對青島市涉農區(市)22家相關市場主體(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開展了專題調研。在調查中,受訪主體普遍認可智慧農業發展成效,認為雖然當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但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調研顯示,受訪主體認為智慧農業整體發展非常好或較好的占90.9%,認為政府對發展智慧農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或較大的占77.3%。智慧農業在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在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方面表現更為突出。認為智慧農業經濟效益好的受訪主體占68.2%,認為智慧農業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好的受訪主體各占86.4%。青島市某果樹種植公司表示,“公司種植高品質梨樹約2000畝,投資400萬建設自動化水肥管理系統,水肥管理僅需2人即可完成,取代人工百余人”。
當前智慧農業主要實現檢測監控、質量追溯、操控執行等功能。調研顯示,受訪主體實現智慧檢測監控功能的占72.7%,實現智慧質量追溯功能的占68.2%,實現智慧操控執行功能的占54.5%;相對而言,實現智慧云上互聯、智慧分析決策等功能的較少。如青島某合作社建設的“Auto-2000物聯網溫室控制系統”,集智慧檢測監控和智慧操控執行于一體,實現了溫室的智能化管理。再如青島某農業集團建立了完善的農產品安全溯源體系,使用物聯網和二維碼技術,實現了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交換和流通全環節的跟蹤記錄,并供終端消費者實時驗證查詢。
據調查反映,當前,發展智慧農業仍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相關設備和信息平臺資源不足、人才支撐不足、創新激勵不足等方面。
調研顯示,59.1%的受訪主體認為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落后阻礙智慧農業發展。45.5%的受訪主體認為相關軟硬件設備和信息平臺建設無法滿足需要。40.9%的受訪主體認為人才支撐不足是發展智慧農業的一大障礙。36.4%的受訪主體認為智慧農業項目補貼偏少阻礙智慧農業發展。據某農業公司反映,“由于沒有成熟的產品,公司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是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研發的,研發成本非常高,全靠母公司資金支持,農業相關的軟硬件設備宣傳推廣、技改獎勵、政策支持等方面均弱于工業同類項目,公司前期的資金壓力較大”。
盡管面臨諸多不足,市場主體仍普遍看好智慧農業發展前景。調研顯示,全部受訪主體均看好智慧農業發展前景,其中認為前景非常好的占95.5%。從發展方向來看,受訪主體最看好智慧農業生產和智慧農產品安全兩方面的發展前景。青島西海岸某公司表示,“當前公司的智慧農業發展勢頭良好,下一步,公司將以院士工作站為基礎,依托西海岸農業物聯網藍莓標準化生產智能管控系統項目,繼續流轉2000畝土地,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配置資源,助推智慧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